李原昭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脸就是人的门面。窗户未必需要多么华丽,但是门面则一定要“装修”得漂亮,这是后妃们在后宫中脱颖而出的凭借,也是获得皇帝长久宠聿的资本。清代后官里的妃嫔们,对于“门面”的维护极为用心,历经二百多午,形成了系统的美容养颜秘法。
满清在白山黑水之间兴起的时候,由于肉类脂肪和乳制品油脂的作用,所以天然拥有抗寒冷、抗干燥的皮肤。女子不尚化妆,拥有健康、自然的美态。清朝兴起之后,入关之前,由于战乱,生活动荡不安,因此宫中女子保持节俭、纯朴的生活习惯,逢年过节才会略施粉黛。当时清官一年的费用相当于明朝一天的费用,而明朝宫廷里仅脂粉银就达40万两。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清孝庄文皇后的常服相上,面部也仅仅是画了画眉,没有更多的修饰。
孝庄文皇后便服像
康熙之后,政权稳定,经济发展,清宫里的各项制度开始完备起来,后妃们的美容化妆开始起了变化。雍正时期的《十二美人图》里,美人们剃掉了眉毛,画出细长如弯月一般的黛眉;嘴上点唇,讲究“樱桃小口”;脸颊白里透粉,稍微搽了一点胭脂,比“原生态”讲究了一些。这样的化妆标准,淡雅自然,表现出女性的高雅、温顺、稳重之态。直到慈禧太后,这样的流行趋势才改变,彼时掌权的慈禧自然不甘温顺之态,于是黛眉粗而长,傅粉涂朱浓而重厚,七十岁的人除了两腮略显松弛,眼圈上略凹、下略松弛外,面部肌肤丰满,显得精明强干。这也开启了宫中后妃浓妆艳抹的先例。
胤稹美人图·倚门观竹 绢本设色 184×98cm 清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胤稹美人图·捻珠观猫 绢本设色 184×98cm 清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胤稹美人圖·消夏赏蝶 绢本设色 184×98cm 清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化妆不将就之后,各色化妆品也开始多了起来。乾隆时期,清官会专门派人到江南采购或由三大织造机构代为采买“宫粉”,还包括胭脂、玉容香皂、猪胰子、擦牙散、嫩面粉、双料宫粉、抿头刨花等。除了采买,后妃们还在闲暇时光自制化妆品。乾嘉时期,后妃们会在玫瑰花、茉莉花开放之时,将它们熏蒸成露,配上外国进口香精,制作成花露水,在洗澡时使用。当然这种土产自然比洋货要差一点,所以当西洋的花露水、香水舶来之时,后妃们非常喜欢。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从粤海关贡进的就有薄荷油、松柏油、丁香水、花露水、花露油、玫瑰油、石花油等产品。
除了进口,清官还会自制玫瑰精油,彼时妙峰山有千亩玫瑰园,六月花期时会提炼精油,30斤鲜花提炼1斤玫瑰油,“比黄金还贵重”。慈禧也是玫瑰花制品的拥趸,晚年她还亲自参与玫瑰胭脂的制作,可见其对于化妆的重视。这或许是因为当初进宫时,慈禧因美貌和善于化妆得到了成丰帝的宠爱,自然也受到了别的妃嫔嫉妒,而她一步步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圣母皇太后,善于化妆自然是她的利器之一。所以后来即使政务繁忙之时,也未对化妆掉以轻心,甚至年近古稀仍然风韵犹存。据载,每天起床之后,慈禧先梳头后洗脸,仅洗脸就要用好几种不同香料配置的香水和香皂。为了达到宫里讲究的珠圆玉润效果,她在每天就寝之前,会在脸上、前胸、手臂上都涂上大量的粉,长久之后,皮肤白嫩细腻,像鸡蛋一样光滑、滋润。由于她对化妆的痴迷,因此每年过节她最喜欢别人送的礼物就是巴黎香水、香粉、香皂等物。
不过,化妆美容也仅是保养的一个方面,要从根本上改善,还需要在内在的保养上下足够的功夫。
心写治平图(又称乾隆帝后妃嫔图卷) 绢本设色 52.9×688.3cm 清 郎世宁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中医历来认为,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面容的变化是由内里的病变引起的,和人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子系统密切相关。而要保持各子系统的正常运转,就需要食物与药物的营养。于是,“舌尖上的美容”应运而生。
食用猪肉是满族的传统,自从15世纪从游猎转为定居之后便开始风行,因此积累了非常独到的烹调猪肉技艺,如烤乳猪、煮白肉、酱猪爪、红扒肘子、干炸丸子等,至今享誉海内外。猪肉菜肴也成为后妃们美容的上品。
福肉,即煮白肉。其时萨满教每天早晚两祭,用神猪两口于坤宁宫内大锅里煮熟。祭祀后分给众人,称为“分福肉”,寓意神祖降福给众人。肉是用清水煮的,不加调料,吃的时候切片蘸盐,清香酥软。由于白水煮,没有任何色素,对光洁皮肤、养颜美容具有功效。同时,没有调料的破坏,肉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充分保留,而脂肪则溶在了汤里,这样的白肉香而不腻,受到后妃们的喜爱。乾隆皇帝的母亲孝圣皇太后从年轻时便吃斋念佛,平日以素食为主,但对煮白肉情有独钟,足可见其魅力。
上图:铜镀金四方委角粉盒
长6.3cm 宽6.5cm 高2.6cm 清晚期 故宫博物院藏
右图:铜镀金刻花镶玛瑙委角形粉盒
长7cm 宽5.3cm 清中期 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珐琅瓜形胭脂盒
通高3.5cm 直径4.5cm 清晚期 故宫博物院藏
猪皮是美容佳品,含有丰富的猪皮胶,具有滋阴补阳、强筋壮骨、补精益血等营养功效。猪皮中的胶原蛋白还是补充合成蛋白的原料,便于吸收和利用,对于滋润皮肤、光泽头发具有明显的功效,清宫后妃们十分喜爱,最常吃的是皮冻。据说,皮冻是满族先祖发明,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猪皮熬成浓汤,再配上各种原料,做成半透明的凉菜。但是,后来进入宫廷菜系统之后,这道简单的菜也变得讲究起来,白术肉皮冻称为“水晶”,加上作料称为“红冻”,而加上虾皮、鱼片、鸡块等又变成了花冻、彩冻、虎皮冻等名目,光泽悦目,晶莹透亮,令人垂涎。慈禧太后则十分喜爱吃炸猪皮,因为吃起来脆响,所以慈禧特别赐名“炸响铃”。
猪蹄也是美容界的“扛把子”之一,含有大量胶原蛋白,可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增强皮肤弹性;还含有钙、镁、磷、铁等多种维生素,滋养皮肤。同时,猪蹄肉、筋嚼起来费力,可以锻炼咀嚼肌和面肌,使两颊丰满匀称。乾隆帝的母亲孝圣皇太后就喜欢吃猪蹄,不知道是否这个原因,当她86岁高龄去世时,面容、肤发、牙齿都保持得很好。
上图:黑漆描金嵌染牙妆奁
通高42cm 长42cm 宽42cm 清中期 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掐丝珐琅兽面纹长方形奁
高12.9cm 口径8.8×6.3cm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牛奶对肌肤和身体的健康作用想必众所周知,而作为原本长期从事牧业生产的满族,食用牛奶的传统也长期保留。清官后妃们食用牛奶花样很多,日常饮用奶茶,每日早晚两顿都有奶皮子、奶子、湿点心、奶渣子、奶子饽饽、奶果卷等主食。到了时令节日,御膳房还会用牛奶和面,做成各种应景的食物,比如正月十五有奶子元宵,五月端午有奶子心粽子,八月中秋有奶子月饼,九九重阳还有奶子花糕。乾隆年间,专门在清漪园设奶酪膳房,做奶子席,菜品108种,全部用牛奶、奶油、奶豆腐等制成,是清代满洲风味中最高级别的宴席。
豆类为素食之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植物脂肪,而植物脂肪中的主要成分亚油酸,是理想的肌肤美容剂。满族起于东北,那里盛产各种豆类,于是他们以豆入馔,形成了豆面饽饽、豆面卷子、豆腐、扁豆、豆粥等传统饮食。据《国朝宫史》记载,后妃们每天的饮食,主食中有豆腐、豌豆2种,副食中有豆腐、豆皮、豆芽3种,酱料里有豆瓣、豆酱、豆豉3种。孝圣皇太后笃信神佛,每年四月初八佛誕日,她都会亲自下厨煮结缘豆1万颗,其中青豆3333粒,菜豆3333粒,黄豆3334粒,分装在3个白布袋里,同锅煮熟,而后分给人吃,称食之可以结有缘人。分到的人要吃100粒,其中青豆33粒,菜豆33粒,黄豆34粒,吃的时候佐以腌春不老、腌胡萝卜、腌苤蓝、腌豆角等小菜,也给吃惯山珍海味的后宫增添了一份食趣。
含英咀华是古代人早就有的认识,满族先人很早就将白芍药花嫩芽和面拌在一起蒸着吃。清朝的后宫里沿袭了这一食俗,并根据不同季节食用不同的花。早春二月,榆钱鲜嫩诱人,后宫里将榆钱洗净,拌上面,上笼蒸成榆钱糕或者烙成榆钱饼,食用有助改善肺气。其后玫瑰开放,清官御膳房将玫瑰花摘下洗净,与切成碎丁的脂油一起拌上白糖腌制,腌透后包馅做成玫瑰饼、玫瑰方脯等。玫瑰还可以酿酒,做成酱、玫瑰露等,随吃随用,具有理气、活血功效。夏季荷花开放,将荷花花蕊酿成莲花白酒,莲藕生食或做成蜜饯小食,荷叶熬粥或做菜,清凉解暑。秋季丹桂飘香,将桂花与糖、蜂蜜腌渍成桂花酱,成为日常佐食之料;还可与乌梅、白糖泡成酸梅汤,降暑解毒,也是养颜护肤佳品。深秋菊花绽放,菊花酒成为登高饮用佳品。慈禧还十分喜爱菊花锅,锅里先盛上鸭子汤,锅开后投入捆好的菊花瓣,待锅沸后就可食用了。菊花利于血气,久服轻身延年。
上图:铜镀金架香水瓶
瓶高28cm 宽 11cm 19世纪 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英国香水瓶
高28cm 宽11cm 清晚期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蜂蜜和甜食也是清官后妃们的最爱。她们将水果腌渍在蜂蜜中,既保持了水果的原味,也可以长期保存不变形状,成为茶余饭后的主要小吃。这样的特殊嗜好,形成了满族独特的蜜饯文化,从全国各地进贡的水果都做成了蜜饯,多达两百多种。除了蜜饯,她们还经常食用松子糖、芝麻糖、花生糖、核桃沾、桂花糖等。也正是由于后妃们长期食用蜂蜜和糖,因此一个个面容红润、肌肤细腻,从里到外都透着滋润。
食物美容似无心插柳之举,却在不经意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中药美容则是有心栽花,倒也栽出了郁郁葱葱的“大花园”。
中药美容源远流长,最远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到了慈禧太后这里可谓集数千年的精华,内服外用齐上阵,对于美容养颜的追求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慈禧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化妆,涂抹粉和胭脂;睡觉前,则是在宫女的伺候下在脸上搽花汁、鸡蛋清,以此来滋润和保养面部。由于慈禧皮肤不白,肤质不细,面部常患黧黑斑、黑痣等,御医们为了讨好她,可谓呕心沥血。
如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十二日,御医们以白芷、白牵牛、白防风等十七味中药材拟成“玉容散”。其中,白芨是美容方面的重要药材,可以滋润肌肤,祛除浊滞,尤其治疗“面上黠疱”效果非常好。白芷则是润泽面肤颜色,可以做面脂。白牵牛则对面黑、雀斑、粉刺起作用。白丁香是麻雀粪,可以去雀斑、酒刺。鹰条白是鹰粪,可以防皱灭痕,去除各种疙瘩。据说慈禧用后,还会用白玉石和玛瑙做成的“太平车”在脸上滚来滚去,疏通血脉,抚平皱纹。
人到中年以后,皮肤变薄、弹性降低,开始老化,血液循环也不如年轻时,因此皮肤容易变得灰黄。随着体内黑色素的增加,有的人脸上开始出现雀斑。同时由于皮肤弹性低,容易形成皱纹。慈禧太后对皱纹非常敏感,一发现脸上皱纹多了,就会使用“栗散”,即以当年产头等板栗的内皮研成细面,用蜜调和后涂到脸上。经常使用,可以使脸面光洁,皱纹舒展。
人的皮肤与外界接触容易沾染脏东西,加上脱落的表皮碎屑和分泌的皮脂,容易形成污垢,加速皮肤衰老。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御医们给慈禧制成“加味香肥皂”,使用檀香、木香、丁香等十三味中藥制成,改善皮肤营养,起到延缓皮肤衰老、润肌护肤、嫩面玉容等作用,对于皮肤瘙痒和慢性皮炎也有一定防治作用。这种香肥皂深受慈禧喜爱,不仅自己用,还曾赏给大总管李莲英一百多锭。
外用,还需配合内服,慈禧吃过的美容方包括延龄益寿丹、长春益寿丹、保元益寿丹、五芝地仙金髓丹等,这些都是御医们根据慈禧身体情况的不断变化而拟出来的延寿养容的“仙丹”。此外,无论是头发、眼睛、牙齿等,都有御医们专门研发的方剂进行保养。除了这些,各种膏丸散丹以及饮品还有很多,恐怕几本书都未必能写完,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总而言之,得益于“家大业大”,清官妃嫔们有了美容养颜的资本,清前期大家还比较克制,到了慈禧则是一反清苦之风,将美容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历经数十年的保养,历经堆积如山的化妆品、食品、药品的滋养,慈禧也达到了她想要的效果,即使百年之后当盗墓者在地宫里见到她时,其面容仍然栩栩如生。然而,驻颜有术,却治国无方,自己的“门面”越来越漂亮,国家的“门面”却是江河日下,实在让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