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运用”Bloom理论”,将抽象的思辨能力培养,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翻转课堂教学目标三层次分解完成,并以初级知识课前翻转,有限课堂着重分析,实践创新在录播实验室和学科竞赛中加强的递进式、过程化管理,使目标与能力对应,使抽象的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Bloom 理论”翻转课堂;思辨能力培养;英语演讲;课堂教改
Ⅰ.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近中国”的进程中,国家对具备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外语高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教育部在最新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从单纯的语言技能型向思辨沟通型的转变,决定了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中国学生的“思辨缺失”,是近年来外语专家聚焦的议题。然而,如何将抽象的思辨能力培养贯穿于外语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成为目前关注的新问题。在多元文化融合的今天,英语演讲艺术,成为国际事务中,外语思辨沟通能力的重要标志。英语演讲课堂,作为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在实现思辨型人才目标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演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亟需《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理论的深入挖掘,对课程设计的科学规划,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Ⅱ.理论的引导
思辨的定义,在第八届“思辨与教改国际年会”中已清晰指出,“思辨,或批判性思维,是对观察、体验、反思、推理和交流过程中收集或产生的信息进行积极有效地应用、分析、综合或评价的过程。”由此可见,思辨能力的促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完整、有机、递进式的生态链。它是从信息获取、加工、提炼、创造的一个过程,更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机整合。因而,这种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创新动能的获得,可由小及大,由弱及强。
美国教育家B.S.Bloom提出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与此同理。他强调,一个大目标,可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分级完成,逐级达到。Bloom理论以学习心理、认知规律、能力增长的过程为依据,由低到高、由简到难,把目标作了层级区分,以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递进构成。因此,依循Bloom理论,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亦可分解分步完成,即由知识记忆、概念理解的初级学习目标开始,通过重要的应用、分析、评估目标的实现,最终达成思维创新的最高目标。
III.教改的模式
《英语演讲》课堂教改的模式以Bloom理论为引导,在能力目标上分解,在教学内容上分级,从而递进式地达成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能力目标分解上,将思辨能力培养的大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小目标,各阶段分别以入门级的介绍性演讲、较复杂的说明性演讲和思辨型的说服性演讲三类型分别作为三个层级的任务要求,并对应完成三种不同梯度的能力训练,即获取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辨创新能力的三阶段小目标,由此将英语演讲课程的不同任务与不同能力训练目标相对接。
在教学内容分级上,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建线上线下的教学环境,将课前时间设置为适合自习的简单任务单,学生预习并提出疑问,课中最宝贵的师生面对面时间,用于教学互动,案例分析,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课后复习实践,观看视频,从而优化课堂效率。
课程层级目标的第一阶段,设定任务为起步式的自我介绍性演讲。为避免学生在沟通表达初期的紧张畏惧心理。课前学生观摩精选的国外学生自我介绍视频资料,课堂上交流讨论自我介绍的创意特色,课后学生实践,大胆尝试自我介绍演讲类型,并录制视频,上传BB平台,集体讨论,对比视频,检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也为学生前后思辨能力教学成效对比,积累了前期资料。
课程层级目标的第二阶段,设定任务为较复杂的说明性演讲。通过对物品、过程、人物、事件等性质不同的四方面实物展示,就某一特征进行阐述,运用熟知的某一知识点,说明分析,解释清楚。课前观摩说明性演讲的视频资料,并增加教材之外的视频资料,如历史性重大事件、产品制作过程等,开始课堂上面对面的实地演讲展示,当场接受提问,使演讲更接近于公共场合进行表达的实际场景,同时,考察学生思辨能力的第二层次。
课程层级目标的第三阶段,设定任务为说服性演讲。这是思辨能力培养的高阶阶段。翻转课堂的课前视频资料涉猎更广,结合时事新闻的关联更近,思辨能力的挑战更大。通过对热点事件的关注,课堂上对案例的明辨,课后BB平台讨论区热烈。最终,学生通过演讲表达、演讲稿写作的理性分析過程,录像成型,呈现逻辑推理的过程,及令人信服的观点定论。
Ⅳ.教改的成效
根据Bloom理论,《英语演讲》的课程效果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三方面,得以体现。
(1)教学内容上,按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编排整合,适应学生接受程度。
按演讲入门、准备、表达等内容,课程分为16个单元。对一个演讲初学者而言,过多的关注点,无疑会增加学习者初始的畏惧,及难以掌控场景所产生的焦灼感。被动开局,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受影响。因此,根据Bloom理论将演讲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排,,由浅入深,以介绍性演讲、信息性演讲、说服性演讲整合成一条任务主线,将知识、能力、素养各内容要点,贯穿其中,思路简明,使原版教材的课程内容,更契合中国学生的认知接受程度,及思辨能力培养的规律。
(2)教学方式上,按翻转模式,优化课堂面授机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英语演讲》课程教学方式按课前设问、课中解析、课后实践三步进行。根据Bloom从知识记忆到思维创新的递进式分类教学目标,将英语演讲简单的记忆类知识,以翻转课堂的方式,通过资料阅读、视频观摩的课前学习方式完成。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的重心,得以高效用于师生互动、应用分析、答疑解惑。课堂优质时间的管理,使学生参与度高,在课后进入微格实验室接受辅导,在第二课堂及学科竞赛中得以实践检验。
(3)教学效果上,按创新要求,通过实战训练,逐级提升逻辑思辨能力
将介绍性演讲、信息性演讲,和更具挑战的说服性演讲的测评标准,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移动式学习、多模态混合式学习的多元教学模式,进行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循序渐进的形成性评估方式,按加州CCTST测试体系(Bloom理论),细化衡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视频技术,记录学生在微格实验室、及学科竞赛中的演讲实践视频录像,展开线上线下分析讨论,学生写反思日记、小组交叉评析,BB平台讨论区分享,逐级按获取知识能力、分析应用能力、和思辨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递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同时,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英语演讲语料库,如名人演讲、TED演讲、慕课课程等视频补充,结合社会热点案列,为英语演讲课程提供了翻转课堂最优质教学资源和最优化实践环境。
V.结语
在“一带一路”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因此,《英语演讲》课堂将思辨能力与语言能力相融合的教学改革重要性尤为突显。《英语演讲》课程的新发展在于“创新”,它包含教学与研究的连结。因此,如何在《英语演讲》课堂教学的理念上推陈出新,把握思辨能力培养的科学路径,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积极应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教学方法,是培养思辨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值得探究。
基金项目:此为2016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基于“Bloom理论”引导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演讲》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kg20160549
参考文献
[1]Dwight,Atkinson.“A Critical Approach to Critical Thinking in TESOL” [J].Tesol Quarterly,2012,31(1):71-94.
[2]Elder,Linda and Paul,Richard.The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6.
[3]Floyd,Beth.“Critical Think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2011,30(3):289-302.
[4] Rear,David.The Language Deficit:a Comparison of th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f Asian Students i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Contexts [J].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17,(2):13.
[5] 李正栓,李迎新.美國高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4,(6):14-20.
作者简介
沈雷燕(1967-)女(汉族),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