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探究

2018-11-10 08:08邸丹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互动机制区域经济

邸丹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的低级层次,也是城镇化的重要基础。要想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小城镇建设,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有助于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效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并提出具体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区域经济;互动机制

小城镇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媒介,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同样会带动城镇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原因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就业上,我国中西部地区各方面较为落后,所以在日后发展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进一步扩展人口规模,才能够提高经济总量,促进各项生产要素的流动与聚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速度较快,有较强的非农就业吸收能力,而且大部分小城镇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能力,在日后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发挥优势和作用,逐步发展成为城市。根据各项区域经济流动,我们能够看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区流动性一定会长期存在,通过要素流动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小城镇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公共服务作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区域经济背景下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

一、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建设并未突出地方特色

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并未突出地方特色,难以与区域良性互动。小城镇特色指的是小城镇能够与周边的农村地形形成关联性分析,实际找到特色与生命力。小城镇与区域的良性互动,指的是在地方经济与区域文化、社会网络和城市关系中的重要作为,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城镇建设并未突出地方特色,严重抑制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产业聚集程度较低

虽然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高,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小城镇,工业园的建设速度也逐渐加快,对于企业产业聚集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仍然采用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的生产经营模式,粗放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有效改观,由于企业产业聚集度不高,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所以小城镇企业发展创新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与农村经济关联性不大

我国早期初步发展的小城镇,能够有效带动经济作用,但是与第一产业间有着紧密的关系,经济的逐步发展与创新,小城镇产业与农村经济和第一产业的关联性并不紧密,甚至部分城镇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工业化,大批量的招商引资,却忽略了引资项目是否与本地经济和农业生产特色相结合。

二、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一)小城镇在区域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作用

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小城镇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媒介,所以小城镇数量与城镇人口之多,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农业大国,虽然我国经济化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化率也逐步上涨。但是仍有部分人生活在农村中,我国的二元结构问题依然存在。经过改革开放的众多发展,我国初步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但是经济发展速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求仍然不匹配。由于存在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低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具有差异化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城乡发展的差距仍然被拉大,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小城镇建设有助于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经营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农民自身素质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我国小城镇建设水平较低,城乡生产要素难以有效结合,也无法发挥流动作用。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所以逐渐失去经营土地的兴趣和热情,缺乏技术与资金的支持,农业也只能够停留在小规模的经营状态。由于小城镇并未起到良好的沟通枢纽作用,农民难以去接触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与生活模式,受教育水平较低,难以感受现代化生产生活,所以严重导致了农民的生活观念守旧,生产方式落后,难以提高综合素质。

三、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

当前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与乡村间的关系过程也可以归为三个阶段:1.中心与外围阶段;2.中心、多核、外围阶段;3.城乡一体化阶段。中心对应城市,外围则指乡村多核指的是多个小城镇,小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乡村与城市间的过渡状态,小城镇联系着乡村也联系着,城市是城市辐射功能的接收器与转换台,也是區域经济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起着区域内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发挥辐射功能有助于带动周围乡村经济的发展,将生活资源与工业资料有效集中在小城镇中,将城市信息和技术输送到农村,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此种双向服务特点,有助于促进城乡进一步发展。小城镇与城市和农村构成三个主体,在空间要素内农业生产要素逐渐向小城镇过渡,并且商户作用和渗透,使得小城镇既有农村属性,也有城市属性,具有辐射和带动、具体与协调等多重功能,成为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中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研究小城镇发展建设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有效提高,我国是农业大国,生产效率的逐步提高使得大批劳动力剩余,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留在农村还是流入中小城市,还是聚集到小城镇?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紧密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小城镇作为新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同时对小城镇展开深入研究,为政府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海洲.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城镇设计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6.

[2]张永姣.小城镇全域规划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局直城镇建设管理局)

猜你喜欢
互动机制区域经济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机制探究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互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舆情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共生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