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宝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已成为企业正常运营和稳定发展的基础,也已经受到管理者的重视。经济管理体系则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准则,能够促使企业在科学的管理方式下进行经济活动。因此,对于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应该通过健全和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结合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外部影响因素,通过完善经济管理体系中实现经济目标的策划、材料采购管理、计量工具和会计核算的管理、管理问题的改进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实现对产品生产的监管,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提升顾客的市场满意度,进而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目标。
[关键词]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影响因素;内容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9-0015-02
一、概述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既是一种体制又是体制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管理以及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组织形式、运营机制等;同时还应包括企业的经济目标、经营方针、管理手册、工作流程和程序以及相关的经济记录等文件,这些制度和文件所组成的经济体制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活动时都是必不可少的,都需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妥善保管,确保其完整性,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是建立和完善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前提,也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活动的制度依据和重要基础,能够确保企业经济活动有制度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层准确了解当前的管理现状,并以此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快速下达;有利于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并认真落实,在遵循相关制度的情况下进行各项业务活动,且能够在相关的经济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有利于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目标。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1.组织结构设置。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设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最高管理者;二是经济管理系统代表。最高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对各项经济活动提供重要的战略决策指导,但由于精力限制,具体的业务处理则由最高管理者亲自指定的经济管理系统代表代为行使相关的职能。一方面,最高管理者的职能主要是结合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与之相吻合的管理制度,并及时向企业的员工传达和宣传;同时需要对制定的战略目标和已有的经济活动进行评审并实时监控,确保经济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完整性。另外,应确保企业的经濟管理目标与自身发展目标、上层的经济目标相一致,在上层经济目标的要求下进行本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能够从中及时发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违背的活动并快速地做出相应的修正和调整,同时需要做好企业内部矛盾的协调工作。另一方面,经济管理体系代表。主要是由最高管理者指定,并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限并代其行使一定的职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向最高管理者反映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经济管理体系的实施能够有效进行。
2.企业资源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二是基础设施管理。首先,人力资源是企业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企业应通过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相配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使员工具备进行经济活动应有的技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在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具备应有的技能去完全胜任自己即将从事的经济管理工作,推动企业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其次,基础设施管理是企业的物质基础,主要对企业的环境、机械设备、通讯、场地等的管理。通过对基础设施的管理,能够给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确保经济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二)外部因素
1.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并结合国家经济政策,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有效指导和规范企业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避免企业因违反各种法律法规而受到经济和法律处罚。
2.企业规范制度。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应在企业制度的要求下建立、完善和实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的一种经济制度,主要的目的是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目标的管理
企业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进行经济管理活动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最重要方式是在明确经济目标的基础上对其的实现进行科学合理地筹划和管理。筹划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产品的管理。这一方面的筹划和管理主要包括市场中企业产品的需求;生产产品所需原材料、生产过程、生产方式、市场价值以及相关产品工艺的需求以及对企业产品完成后的质量验收和检验、销售前的包装及其后期的营销问题等。二是市场需求者的要求管理和评审。这一方面主要包括顾客的要求、双方交易过程中想要选择的付款方式和送货方式、制定的相关合同中所约定的一些额外要求以及应共同遵守的相关制度文件等。同时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应对市场需求者的要求进行评审,通过分析和论证的方式来判断需求者的要求是否合理,考虑是否能够满足其要求,并在确定要求合理的基础上根据需求者提出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来满足需求者,避免产品的生产和交易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三是与客户的沟通。企业与顾客在进行经济交易的过程中,时常因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对信息的理解存在差异等造成沟通不畅与误解,因此企业应做到保持随时与客户沟通,消除客户的抱怨和疑虑。
(二)计量工具和会计核算的管理
首先,把控计量工具的质量。企业在产品生产中,应根据企业的质量要求和相应的检验制度对其产品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在这过程中及时发现产品出现的瑕疵并对此进行合理地改进,避免因有瑕疵和质量问题的产品进入市场而使企业的形象受损。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严格把控计量工具的质量,保证计量工具所检验的质量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加强会计核算的把控。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为企业的领导者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并能够在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做出准确地判断。因此,企业应会计核算严格把控,选取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式对相关经济活动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准确分析,并通过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检验相关的经济决策是否科学合理,避免因采取的会计核算方式不当导致数据信息分析结果不准确,进而影响领导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的现象出现。
(三)材料采购的管理
企业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是原材料的采购,对材料采购环节的严格管理既能减轻企业的生产成本,又能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原材料的采购应严格按照经济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和要求进行,并对采购方式、采购过程、采购结果做出准确地预估、记录和分析。首先是对采购信息的掌握。准确的采购信息是企业进行采购的前提,若在采购前未做好充分的信息收集和对比,可能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影响原材料的质量。因此,企业应根据对原材料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在采购前对市场中供应商的材料质量、市场价格、送货方式、支付方式以及信用情况等信息进行有目的的了解和筛查,最后通过对比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下一步的采购。其次,加强采购过程的管理。企业应在前期信息把控的基础上进行原材料采购,在采购中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严格把控原材料的送货方式和时间,并对采购原材料的信息及时进行登记。最后,验收采购的原材料。企业收到采购的原材料后,应及时对其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核对,若发现数量不符或质量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进行退换或补货,坚决杜绝将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用于企业产品的生产。
(四)管理问题的改进控制
企业在日常的经济管理活动中需要不断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对其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及时从中发现问题并以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经济管理体系中的改进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纠正措施。企业应根据目前的经济管理情况,从中发现管理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对这些原因进行论证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二是防范措施。企业应通过记录和分析一些措施的结果来确定一些潜在的管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经济管理活动中不必要的错误出现。
经济管理体系除了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内部审核、不符合控制、数据分析等方面。企业应在进行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经济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
四、结束语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業应该通过健全和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通过完善经济管理体系中实现经济目标的策划、材料采购管理、计量工具和会计核算的管理、管理问题的改进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实现对产品生产的监管,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提升顾客的市场满意度,进而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小静.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及管理创新研究[J].四川水泥,2017(2):298-298.
[2]董雪梅.关于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的探究[J].中外交流,2017(16).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