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情境下景观设计审美观念的转变

2018-11-10 09:57叶湄杨小军
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景观设计

叶湄 杨小军

摘要:人类社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后,催生了现代景观设计审美新的时代语境。在呈现出文化、生活、生产方式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现代景观设计受到来自于使用功能、设计对象、空间尺度、设计美学四方面的重要影响,其审美观念注定要向着延续文化、改写神权及回归自然这三个方向上发展。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实现现代景观设计审美观念转变的策略与意见。

关键词:社会情境 景观设计 审美转变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3-0044-03

引言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景观设计成为人类追求优质生存环境与渴望自然的必然结果,并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传统景观设计的审美观念由东西方园林设计中的审美意识共同组成,虽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在外形美、神居美、自然美这三点审美意识上极为相似。现代景观设计在受到传统景观设计审美观念影响的同时,也必须不断满足新的时代需求,最终在矛盾演化的过程中,新旧两种审美观念形成了三对承接关系,即对文化传统的延续、神权至上的改写与自然审美的回归。

一、现代景观审美转变的社会情境

传统审美观念与现代社会情境之间的尖锐矛盾是引起现代景观设计审美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新的时代语境迫使现代景观设计必须打破传统,向着更加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方向上发展。

(一)多元文化环境的发展

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以来,伴随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性思维”主宰下的景观设计抛弃了历史、民族中的文化内涵,结果使得自身陷入“人文困境”。在中国这一情况尤其严重,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自卑心理而产生了对西方现代文明的盲目崇拜,造成了中国景观设计的文化断层与价值观混乱等问题,这不但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破坏了宝贵的人类文明。而随着多元文化环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此种盲目的不合理性,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将重新得到认识,人们对文化、历史、艺术有了综合性的需求。在景观设计中寻求文化归属感的趋势,使得纯粹的视觉审美注定将要被改写。

(二)新的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

现代景观设计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它受到来自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推進,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出现了城乡、区域之间的非均衡发展以及人口、家庭的结构性变化。人们在工作、家庭多方面的重压之下,对城市中有效景观空间的需求变得分外强烈,追求健康生活成为时尚话题,不分年龄、地区的人们在这个话题的意见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户外活动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放松身心、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因此,景观设计必须关注、迎合现代人类的生活所需,这是社会发展对景观设计提出的全新课题。

(三)可持续设计思潮发展的影响

在“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潮影响下,人们不得不从全新的视角重新看待景观设计。现代景观设计成为全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它既要肩负着缓和城市空间过分拥挤、冰冷的重要责任,又要建立在低能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单纯的形式主义、人工美学显然已无法与此相适应。对于景观设计而言,生态性显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是生态问题严重的今天,它是建立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环节,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景观设计既是现代人类追求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寄托,同时也是实现生态主义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既包含了对传统自然审美的回归,又包含了对其的全新发展。

二、现代景观设计审美转变的影响因素

旧时的社会体制、生活方式促成了传统景观设计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而现代景观设计所属的社会情境显然已与过去截然不同。因此,传统景观设计中的审美观念与现代景观设计审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主要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从功能需求上来说,传统的景观设计所强调的实际上是一种纯粹的自然设计观,设计者强调景观中布局、造型、色彩、装饰的自然美,要求人与景观相适宜,可以说传统景观设计的主要功能应当是欣赏层面上的。而现代人类对景观设计的需求显然不止如此,使用功能、自然归属、文化体现都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现代景观建设也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良好的景观生态环境成为保持区域特色,提升土地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在由景观环境带领商业、城镇、公共设施发展的现代社会,其功能上的突出矛盾,是促成现代景观设计审美观念发生转变的直接影响因素。

从设计对象上来说,传统的东西方景观设计都曾经服务于皇权、贵族等小众群体,在设计审美观念上崇尚神居美,景观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取悦于它的所有者,以及彰显其所有者的身份与地位。这种对于神居美的追求所传达是一种奢靡而被禁锢的思想,在这样的景观空间中,人们需要严守自己的本分,这未必让使用者感到舒适,而现代景观设计要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问题,要满足的是服务大众的设计需求两者之间的强烈矛盾,意味着传统审美观念必须要产生转变。

从空间尺度上来说,无论是东方精致巧妙的园林,还是西方恢弘大气的景观,都是在古典建筑的基础上设计建造的,传统景观设计的小尺度设计既无法与现代巨大的建筑体积相匹配,也无法满足现代急速增长的人口使用需求。显然,现代景观设计绝不可能在对传统设计的盲目抄袭中生存,若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则将寸步难行。

从设计美学的角度上来说,20世纪以后现代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艺术家与大众之间的界限,使得艺术走进生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这一变化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公众审美意识的增强,意味着景观设计需要更多的艺术性与文化性。而如今,非物质、地域性和包容性的设计导向使得普罗大众对景观设计又提出了新要求,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将得到重视与延续,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文化驱动力。

三、现代景观设计审美的转变

(一)由“外形美”向“内涵美”的转变

无论是在传统古典园林兴盛时期,还是工业革命以后,景观设计一直被认作是视觉审美的产物。而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文化、艺术成为现代景观设计审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传统文化、民族归属感的追求也变得空前高涨,这意味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开始向着重视“内涵美”的方向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从社会发展必然性的角度上来说,这是现代艺术进入现代生活,打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隔阂而形成的必然结果。在现代艺术的冲击下,设计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它是工业革命以后,艺术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是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它意味着现代艺术的生活化以及人们被长期压抑以后产生的对文化、艺术、历史等人文内涵美学的强烈渴望;从现代景观设计自身的角度上来说,现代景观设计中关于设计地域性、乡土性文化特质的缺失,以及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展现手法粗暴而不合情理,激发了人们对景观设计文化内涵的追求。景观设计受到这一要求而使得设计者在设计之前必须对设计对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挖掘出其地域文化内涵,这一设计趋势在设计各地的景观设计中都有十分具体的表现。

而如何实现景观设计由“外形美”向“内涵美”转变?现代景观设计的特点之一就是多元价值并存,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二是对地域特色的尊重,三是对怀旧心理的关注,四是对传统设计美学的提炼、整合与运用(如图1、2)。因此,“历史”与“现代”的有效结合将是实现转变的有效途径。如王向荣教授在2012年新加坡花园节上展出的“心灵”花园设计项目,整个公园只有100平方米,却充分表现出了中国花园丰富的空间变化和诗意,其设计理念是要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的花园带给人们来自于心灵的宁静和感悟。在王向荣教授看来,中国的花园能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中国感或者中国园林美学,对于中国园林来说,人也是园林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能够带给现代人心灵上的舒适和宁静。“心灵”花园由水池、竹柱、帷幕、汀步、竹林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汀步与竹林所组成的悠悠曲径以及掩藏在花园中心的一汪池水都是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审美的角度进行设计与塑造的,人们需要经历重重曲折才能见到公园中心那一池莲花,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种来自中国人本性的含蓄、内敛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情趣。但对传统园林的传承不意味着设计师对传统景观设计美学的全盘接受与模仿,在该设计中,设计者没有使用传统景观设计中的白墙与假山,而是利用白色的帷幕纏绕着围合着曲径,通过白色帷幕的重叠和缠绕,打造出一种脱离世俗的梦境感,引导着人们渐渐的远离尘世的喧嚣。这同时也是对传统园林设计所进行的一种现代语言的抽象运用,既维持了对传统景观设计审美观念的沿袭,丰富了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又体现了现代景观设计对于传统美学的抽象与运用,极好地诠释了设计师对于“历史”与“现代”两者关系的理解。

(二)由“神居美”向“人居美”的转变

现代景观设计向着人居美的方向发展,是其审美观念另一个重要的转变趋势。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首先,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景观设计服务皇权贵族的时期已经过去,在现代社会中,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它的最终目标是要创造为人类所使用的室外生存环境,因此,它是一门为人创造安全、舒适、高效环境的科学与艺术,现代景观设计的社会性是第一位的,关注人类的日常生活需要对现代景观设计来说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北欧国家及德国的设计师已经在全球树立了榜样,其设计对象是群体,而不再是个人,设计不再追求流于表面的设计形式,而更在乎如何将景观功能化,可以说其对实用功能的强调应该突破了以往景观设计中的任何时期;其次,现代景观设计对人性化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当然这也是由于当下景观设计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某些城市中大尺度的广场设计中过度追求尺度与形象,缺乏对人需求的关照,最终导致夏冬两季无法满足使用需求而遭到荒废。城市中缺乏真正可以利用的公共景观空间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大面积的公园草坪设计常常附带着“禁止踏入”这类的标识牌,这就意味着再多的景观设计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不能使用,也就失去了景观设计缓解城市紧张空间的意义。景观设计师带给景观设计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自身能力的缺失,或者急于达到设计效果而忽略了景观时效性,最终使得植物侵占道路,植物相互拥挤导致畸形生长等这些问题对于景观设计而言都是致命的,它们使得现存的多数景观空间显得既不实用也不美观。这些问题的存在实际上反应的是一种现代“神居”,虽然皇权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现代景观设计对使用者的考虑仍不充分,这些无效的景观设计之所以存在,实际上与政府政绩要求、商家商业卖点或是设计者本身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用者并没能成为这些无效景观设计考虑的核心。本文将其理解成为一种存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隐性“神居”现象,打破这种隐性“神居”现象是现代景观设计审美的必然走向。

(如图3、4)现代景观设计的“人居美”应当是“服务”与“功能”相结合的,也就是在充分考虑人使用的心理、行动基础上,提供恰当的景观空间,来满足人们日常散步、聊天、遛狗等使用需求。例如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实际上是对一个废旧工厂的改造设计。在该项设计中旧工业设施经过改造后,具备了展览、集会、销售、健身、娱乐、休憩等多个功能,几乎可满足周边居民来自物质、精神生活的多项要求。设计者甚至连公园中的工业高炉都没有浪费,高炉与废弃的高架铁路向结合,成为提供游客安全攀爬、眺望、游览的立体游览系统。其布局设计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所需,首先被考虑的是辐射范围内人的使用需求,针对日常生活,在贴近住宿区的附近分别设置了体育场、儿童嬉戏场、休憩空间等七个不同使用功能的场地,同时针对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公园中也设置了可以进行小型聚会、音乐会、展览会的场地,以展示设计对人精神文明建设需求的尊重。改变了传统设计中为个人、贵族服务的审美趋向。整个设计在设计审美上,以最朴实无华的设计语言创造符合现代人类审美需求的景观设计,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玩耍、散步、放松心情。设计达到了尊重现代生活的人类需求且真实可用的目的,实现了现代景观设计由“神居美”向“人居美”的审美观念转变。

(三)由“人工美”向“自然美”的转变

工业时代“理性思维”下的设计推崇“人工化”、“工业化”的审美观念,理性设计也曾一度统治全球。而如今的人们已经厌恶统一、生硬的工业化气息,而渴望自然的语言与表现形态。现代景观设计在传统的审美观念中找到了灵感,即对传统自然审美的回归。从传统的“自然美”到现代的“自然美”,两者之间是一种回归的关系,也是一种发展的关系。不同的时代语境下,“自然美”也有了不同的解释。“自然”在传统东、西方的景观设计中都有所体现,《园治》中就提到说“虽由人作,宛白天开”,强调的就是妙造自然的设计观,“自然”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而存在。西方园林设计中则把自然美作为一种素材,他们将自然形态的素材运用到人工景观设计中来体现自然美。因此,对自然美的追求是传统景观设计的天然导向,是人类崇尚自然、模仿自然美学的表现与物化过程。而“自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仅是一种审美对象、设计素材,更重要的是一种设计理念、设计意识。另外,“自然美”亦来自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设计产生的影响,现代景观设计追求的是更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它将不仅仅具有作为景观这一种功能,而将对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一部分力量。理论研究

“地域”与“科学”相结合,是实现“自然美”的一种方式,具有“地域性”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对实现景观设计低能耗有重要意义,而“科学”是现代设计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载体。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性不等于绿色,景观设计不可能抛弃植物、抛弃绿色而单独存在,因此将景观设计单纯地理解为生态是肤浅的。景观设计对“地域”与“科学”的重视,意味着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将最大程度的被减弱,因此必须注重对乡土植物的应用,以及场地的自然再生力。在这一点上俞孔坚教授设计的“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设计可以说是一个突出代表,该项目是对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条脏、乱、差的河流廊道进行生态修复的改造设计。设计面临着自然物种丰富、环境杂乱无章、安全不可保障、使用需求多样、开发压力巨大等多重挑战。为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设计者将河流廊道的自然形态和周边居民对它的功能需求两者合起来,以实现汤河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在科学保护水源、乡土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满足休憩、审美、科普教育等的功能需求。设计的基本框架由七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对水域、植物的保护;建立自行车道和步行系统;多功能景观带;景观节点塑造;植物园区建设;旧有建(构)筑物的梳理以及解说系统。这七大系统的组织与建立,基本实现了设计者对该项目提出的设计构想,最终一条500多米长的红色飘带整合了座椅、照明、植物展示等多种城市功能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场地原有的乡土物种和生态环境。该案例的成功打破了将自然河道改造成以单一防洪为目的的粗暴做法,为挽救自然河流避免遭到硬化、渠化做出了实际的证明,所创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景观空间,正是现代景观设计审美观念所追求的“自然美学”。俞孔坚教授认为,現代景观所要看的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景观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景观设计领域的全球设计趋势,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尊重乡土知识,让自然做主必将是实现景观设计生态性,实现景观设计向“自然”审美转变的重要手段(如图5、6)。

结语

现代景观设计不再是一个单一的设计活动,它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同时满足这人们对文化、功能、生态的追求。由此可见艺术性、社会性与生态性是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方的流失都可能导致设计的缺陷,甚至是失败,它们促使着现代景观设计的审美观念正在逐步发生转变,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文化、风格与形式的景观设计多元并存现象的产生,这种转变既是现代景观设计对以往设计缺失的弥补,也是对传统设计审美意识的延续。城市对自然的渴求将逐步加深,增添更多有效的、自然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环境是人类的强烈需求,也是景观设计未来的前进方向。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