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红,王红亚,傅华君
作者单位: 311201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
全身麻醉是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则是全身麻醉手术中维持呼吸的主要手段[1],但气管插管不可避免的将引起口咽喉部不适[2]。口咽部不适表现为口干、咽痛及声音嘶哑等,在临床上采用喘可治注射液及沐舒坦雾化来缓解,但效果不佳,同时也无形中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也不符合舒适护理的要求。本研究拟观察桑杏汤含漱液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气管插管致口干咽痛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收治的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100例,入选标准:(1)术中经口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2)年龄18~80周岁,均行脊柱外科手术;(3)术前无口腔疾病。排除标准:(1)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2)精神病患者;(3)沟通障碍患者;(4)有循环系统疾病、呼吸循环系统等疾病引起口干、咽痛者;(5)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6)术后同时接受其他治疗影响疗效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21~79岁,平均(55.7±14.7)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 19~ 76 岁,平均(52.3±12.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先进行口腔预处理,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含漱液,吸管吸取含漱液15~20 ml,首先头略向后倾,嘴略张开,使含漱液聚集在咽喉部,随着缓慢呼气,液体在咽喉部翻滚,然后闭合双唇,鼓动峡部、唇部,使含漱液在口腔内震荡、流动;同时舌尖在峡部和牙齿各部位上下左右搅动,使含漱液充分接触口腔黏膜,每次含漱100 ml,反复以上两步骤,每次至少3min。术前1d开始,3次/d,送入手术室前加1次;术后回病房即可予以含漱液含漱,此后3d3次/d。
观察组:先进行口腔预处理,以桑杏汤为含漱液。桑杏汤由农本方有限公司提供(批准文号:HKP-08251)的中药颗粒剂,主要成分有桑叶3 g,杏仁4.5 g,沙参 6 g,象贝 3g,香豉 3g,栀皮 3g,梨皮3 g等,用40~50℃温开水100 ml溶解。具体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咽痛评定方法采用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分[3],于术后
1、2及3 d进行评分。(2)口干评定方法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4]评估,由患者自行评定,于入手术室前10min、回病房时及术后6 h进行评分。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咽痛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1 d B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及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2.2 口干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入室前口干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病房即刻及术后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插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咽喉部插入,对咽喉部黏膜有不同程度损伤,常引起咽痛、咽喉部异物感等。《中医耳鼻咽喉科学》[5]认为,咽痛属于"喉痹"范畴,内因多为肺、脾、胃脏腑功能失调,外因主要是风邪侵犯。现代医学认为,患者气管插管后是咽喉部黏膜急性炎症初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咽喉部黏膜炎性渗出和水肿明显[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 d B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及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究其原因,桑杏汤中的栀皮含有西红花苷类化学成分,在细胞中能抑制前列腺素E2和NF-B[7];桑叶中含有芸香苷、槲皮素、异槲皮素、香豆素等成分具抗炎、消肿,软化组织及抗菌作用[8];两者协同能降低咽喉部黏膜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终止咽喉部炎症发展,缓解咽痛。
表1 两组BCS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不同时点口干VAS评分比较 分
对于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影响术后口干程度的因素包括:(1)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前禁食8~12 h,禁饮4 h[9],但在临床因手术台次、前一台手术操作快慢等因素干扰,患者实际手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大于规定时间,术后仍需禁食禁饮6 h,导致津液的生成不足;(2)气管插管使呼吸道与外界相通,术中失液导致津液耗损增加。中医学认为,伤津液不仅是水分消耗,也是正气受损[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室前口干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回病房即刻及术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究其原因,桑杏汤中沙参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杏仁宣利肺气,润燥止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