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鲁垦棉33号种植密度效应研究*

2018-11-10 07:35魏学文王桂峰崔秀娟王琰董文全
棉花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皮棉籽棉盐碱地

魏学文,王桂峰,2,崔秀娟,王琰,董文全

(1.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山东 济南 250013;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70070;3. 山东省平阴县农机局,山东 平阴 250400)

0 引言

适宜的种植密度是棉花栽培管理中常规基础性技术措施,不同种植制度、不同的生态条件以及不同的品种特性,均应配置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此前人有较多的研究[1-3]。本研究针对鲁垦棉33号前中期长势稳健后期长势偏旺并耐盐碱的特性,探索其在盐碱地中等地力条件下的最佳种植密度。因此,作者于2011~2013年在山东省棉花原原种场(东营)进行了鲁垦棉33号种植密度试验,为制定该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提供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设30000、45000、60000、75000和90000株/hm25个密度处理,分别为处理1~5,重复3次,共15个小区,每小区66.7 m2。试验采用大田地膜覆盖栽培,行距为等行距(0.8 m),按处理密度定株距。

1.2 试验情况

试验设在山东省棉花原原种场内。试验田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上。每年4月20日左右播种,三年的肥料运筹基本一致,氮肥为基肥50%,花铃肥37.5%(在初花期一次追施),盖顶肥12.5%(8月初追施);N∶P2O5∶K2O为1.0∶0.5∶1.25,磷肥采用过磷酸钙,钾肥采用硫酸钾,均一次性基施。结合追肥喷施缩节安调控棉株。蕾期(主茎9~10叶)整去叶枝,中后期再整枝两次。

1.3 调查与取样

鲁垦棉33吐絮后,分别选取每个小区中间2行棉花,作为调查和取样对象,霜前花摘拾2次、霜后花摘拾1次,自然晾干至含水量≤12%后称重,计算单位面积籽棉产量,采用小型锯齿轧花机轧花后,计算单位面积皮棉产量和衣分。第1次摘拾棉花前,从每个小区中间两行,调查单株成铃数、烂铃数,计算单位面积的总铃数,随机摘取50个内围棉铃,测定铃重;棉花收获完毕后,将拔出中间2行棉株,自然晾晒30 d后称重,计算棉柴干重。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对棉花经济产量的调控效应

由表1可知,无论是籽棉产量还是皮棉产量,60000株/hm2的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同45000株/hm2种植密度基本相当,但是与30000株/hm2和90000株/hm2种植密度的差异较大,籽棉产量比30000株/hm2和90000株/hm2种植密度的分别增产10.1%和22.3%;皮棉产量比30000株/hm2和90000株/hm2种植密度的分别增产11.9%和22.8%。这说明鲁垦棉33号在密度过低和偏高的设置下,都不能发挥品种的优良特性而产生较好的经济产量。为此,在盐碱地纯作条件下,鲁垦棉33号获得理想经济产量(籽棉产量)最为适宜的密度应设置在45000~75000株/hm2。

2.2 鲁垦棉33号种植密度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密度对单位面积铃数的效应显著(表1),密度与单铃重显著呈现负相关性,在高密度(90000株/hm²)条件下,单铃重最低,30000株/hm2的低密度条件下,单铃重比其他四个种植密度的单铃重高5.5%~29.5%,但是由于低密度下,单位面积总铃数偏低,因而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2.3 鲁垦棉33号种植密度与熟性的关系

种植密度与棉花的熟性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1),高密度种植相较低密度种植的熟性偏晚,即密度越高成熟越晚,早熟性越差;密度越低,有利于棉花提早吐絮,早熟性越好。从表1来看,45000~75000株/hm2密度下,鲁垦棉33号早熟性没有明显差异,在90000株/hm2的高密度种植下,鲁垦棉33号霜前花率只有83%,比30000株/hm2和45000株/hm2密度下,分别降低11.2%和7.0%,差异极显著。

表1 密度对棉花产量、产量结构和早熟性的影响

2.4 鲁垦棉33号密度与生物产量和棉柴比的关系

棉花生物学产量是决定经济产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和基础,要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其生物学产量必须保持在适宜的水平。当密度增加至90000株/hm2时,单位面积的棉花生物产量显著提高(表2),但由于生物学产量过大,经济产量和棉柴比都较低;密度降低至30000株/hm2时,生物学产量最低,此时,即便是棉柴比(籽棉和棉柴干重)较高,也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产量。这表明,保持适宜的生物学产量是鲁垦棉33号获得较好经济产量关键因子。

不同种植密度间,棉柴比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化趋势与生物产量呈负相关(表2),即增加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棉柴比显著降低。本试验表明,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密度维持在45000~75000株/hm2左右,棉柴比维持在0.63~0.80,是获得较好经济产量的适宜密度。

表2 各处理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棉柴比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棉花适宜的种植密度是棉花增产的基础性措施,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针对鲁垦棉33号前中期长势稳健,后期长势偏旺的特点,在传统整枝措施和中等偏重盐碱地纯作植棉区,鲁垦棉33号适宜密度为45000~75000株/hm2,在此之外,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产量。本试验通过对新品种鲁垦棉33号的密度效应研究,总结出了盐碱地适宜种植的最适密度,这项技术可使鲁垦棉33号的籽棉产量达到4500 kg/hm2左右,为制定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了依据,进而推动了该品种的示范和推广。

猜你喜欢
皮棉籽棉盐碱地
浅析影响皮棉清理机清理效果的因素
2021 年度新疆兵团一师阿拉尔市籽棉收购相关数据分析
国内外籽棉加湿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籽棉干燥工艺与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籽棉加湿刍议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吃苦大干加紧生产优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