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承欣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重任,其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实际生活,同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深思。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合理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就如何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展开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课程改革标准将情感教育和基础知识与技能置于同样高的地位,不少新兴教学理念也认为生活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深入剖析的主要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将生活化实例引入课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加强调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该门课程涉及的社会性内容和生活常识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道德规范要求也大多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应该更加注重这门课程的生活性。
一、优化师生关系,为开展生活化教学打好基础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道德形成规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优化教與学之间的关系,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在课上的学习体验,使得课堂成为学生真正体验生活的场地。实践证明,要想获得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学生观。学习观是指应对当前不断更新和变幻的社会,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了解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特点,明确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方式。学生观是指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对学生优点和不足的分析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克服自己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教师应该将自己看作学生中的一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一起探讨和实践相关案例,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走进实际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感悟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实践式的教学,具体是指教师除了要有意识的将生活中的知识引入课堂,如常见的小窍门或小常识等等,还要让学生能够以直接参与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生活技能。不仅仅是促进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当然还需要利用生活实践和生活指导来发挥道德与法治的生活教育意义。
例如,在教学“买东西的学问”时,笔者在课下通过调查了解到60%以上的学生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他们对于购物有着自己的体验。同时,笔者班上的大部分学生喜欢购物,但对于购物的认识和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为了引起学生对购物的深思,让学生意识到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在课前设计了一道题目让学生完成。题目为:要求学生利用10元或10元以内的人民币购买自己喜欢的一种食品,随后将食品带到课堂上来。笔者在课上认真检查学生所买的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价格,包装食品的QS标志、条形码等,结合自己在附近超市所做的攻略,在课上为学生讲解购物的经验。这样一方面是将生活化问题带到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前的购物经验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意识到在购买食品时需要注意到的内容,不仅仅限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课程最后,笔者又以课下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再次体验购物,仍然是要求学生购买10元人民币以内的食品,在第2天的课上要求学生做好分享,并阐述自己的购买理由。
三、生活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积极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相关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分析生活实例或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利用生活化手段向学生呈现生活化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激起学生的道德良知。
例如,在学习“低碳生活每一天”时,更加强调教师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在本节课培养学生绿色生活的意识,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气候变暖的危害,进而愿意过绿色生活。在探究碳的排放量与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之间的关系时,笔者将课堂设计为学生之间的采访和调研,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互相采访。首先,学生在小组内设计好需要采访的问题,两个小组互相采访,而后做出小组的采访调查表。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将学生在课上研究和讨论的话题引申到当前的生活现状,让学生意识到低碳环保和绿色生活的体方法。
总之,现在教育理念非常提倡教师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习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利用生活化教学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拓展到丰富的生活世界中,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