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奇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难点,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却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必要技能。不仅仅是应用题在数学中的占比较多,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提高学生问题交流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调节监控能力三个方面,谈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老师也不例外。数学中的问题解决既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尝试,试图找到更好地培养方法。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需要学生遇到问题能够做到针对性的分析和处理。那么,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经验,将具体有效的措施分享如下,希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参考。
一、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首先就是要做到课前准备充分,需要教师在正式知识讲授之前对所教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本堂课知识与之前学过的知识以及之后要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等,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不能拘泥于单一的形式,要注重结合情境的设置、多媒体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活动的组织等,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做到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学科中主要包括认真审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检验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对题目进行分析,思考各种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验证,直到最终达到对问题的解决。
最后,教师要最好学生的课后巩固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做好与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的共育工作。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而且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与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沟通,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具体问题,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因为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兴趣、习惯等,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些课堂上收集不到的信息,帮助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提高学生问题交流的参与度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还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也可以倾听他人的思维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非完全旁观者的身份,还要做好监督,对于其中存在的不恰当之处及时给予指导,保证每个小组的进度,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对问题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调节监控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自我的调节监控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监控,并能够做到对自己的不良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当发现学生逐渐偏离当前的问题解决任务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做好对学生的监控,及时了解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及时进行提醒,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教師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不能事事“一刀切”,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如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对中等生布置一些需要适度努力的问题,对后进生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自身水平出发,逐渐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措施。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充分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的问题解决中来,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调节监控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