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也面临着多重现实困境,这就需要我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来推进文化的现代化。坚定文化自信,实施文化现代化战略,要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把文化继承与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关键词:文化现代化;文化自信;文化强国
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一项内容。同时,习近平反复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更应坚定文化自信,以此开启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新征程。
1 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我们要创建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文化,必须弄清楚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进行分析,线路会更加明晰,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九世纪中叶之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将代表其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传到中国,这属于外层的改变。习近平在2014年两会期间提出,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到了近代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时受到极大损伤。近代以来,中国日益丧失民族自信,一度对自身文化产生怀疑,转而将目光投向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事实上,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历程,就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这一时期虽然经历了思想变革,但却没有完全从腐朽的社会制度中脱离出来。
第二阶段是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这属于中层的改变。“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其最初传入中国时,并未引起重视,因为这一时期在社会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封建主义旧文化,它极力压制着一切反映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但随着先进的知识分子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先后提出不同的救国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表现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这属于内层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建设在“双百”、“双为”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初步振兴,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和文化动力支持。虽然文化大革命几乎阻断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但随之而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中国文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越发自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逐渐成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性质、规律的认识更加科学,我们在实践中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2 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现代化的现实困境
由于社会变迁,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三种与文化自信相对的错误的文化心态,至今仍对文化现代化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一是文化自负。我国曾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历史上万邦来朝、四夷宾服的盛况,造就了华夏文化的尊贵地位和不容侵犯的权威。长此以往,曾经文化上的优势地位成为当今部分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本,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文化自负心理,这必然导致文化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极易在文化的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中排斥外来文化,实施对外的闭关锁国和对内的文化专制,中国文化在近代衰落的根源正在于此。
二是文化自卑。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击碎了国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的梦呓,民族优越感一落千丈甚至丧失殆尽,认为要全盘西化,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生产力。“言必称欧美,语必贬中国”的现象随处可见,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也从自负走向自卑,这必然导致文化虚无主义。时至今日,这种文化自卑心理依然在许多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例如,中国传统节日淡化,洋节倍受追捧。这种巨大的反差是一种极大的文化自卑,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中国的文化现代化。
三是文化自迷。“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资料的生产。”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虽然遭遇了严重危机,但仍然是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再加上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必将在较长时间内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威胁,阻碍我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3 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坚定文化自信,实施文化现代化战略,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文素质、文化软实力、文化继承与创新等多方面的艰巨任务。
一是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最大的优越性就体现在其目标最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决定了与文化现代化相伴随的必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当代中国,这有赖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着力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其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以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二是大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现代化包括文化科技和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这就要求要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正如习近平强调,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帶”、“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化发展及文化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三是积极推进文化继承与创新。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文化现代化是继承与创新的系统工程,要形成整体合力予以推进。一是传承。文化的现代化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和传承其中的思想精华。二是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是文化现代化的关键。要根据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作者简介
顾燕(1993—),女,汉族,陕西安康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