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角下简析豪夫童话《冷酷的心》

2018-11-09 10:22周炎晖
卷宗 2018年22期
关键词:生态批评

摘 要:生态批评是文学研究中一极为重要的领域。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下简析豪夫童话,以创新的视角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豪夫童话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生态批评 欲望动力论 简单生活观

《冷酷的心》是德国童话作家豪夫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名篇。它取材于南德民间传说的《冷酷的心》,讲述的是小烧炭工和魔鬼进行了交易,把心换成了石头。虽然小烧炭工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地位,但是他的母亲和妻子都因为他的冷酷无情和无动于衷,先后在他的精神折磨下被逼死了。

作者内心应该是在批判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因为在这种价值观的驱使下,人们可以不把人当人,生命在他们眼中没有任何意义,一切行动只是为了财富和地位。虽然最后是一个浪子回头、亲人复活的大团圆结局,但通篇营造出来的人心冰冷带给人的压抑感觉,让每一个长大的孩子重读之时,感到沉重和压抑,因为它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真实世界的影子。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倾向,是当今解析文本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探讨文学和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进行简析,拓宽文本文学分析的视野的同时,希望给现代社会人更多的醒悟!

一、童话中欲望动力论批判

欲望动力论主要有三层意思:人是为了满足各种欲求而生活的;要满足欲望必须努力劳动、创造、探索和占有,于是,满足了个人的欲望也就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因而人类的发展也就永无止境。欲望(passion)包含各种各样的强烈需求,但主要是指人对物质财富、功名地位的强烈需求和生理上的种种需要。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认为,人的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然而,随着人的物质需求的急剧膨胀,人的无限欲望与有限的自然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欲望的无限膨胀不仅必然导致生态灾难,而且还将导致人的异化——人变成物质的奴隶,它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越来越高档的物质享受,还有对人心的腐蚀、对人格的控制和奴役,它使人丧失最普适的伦理规范、最起码的相互信任和最基本的公平正义。

《冷酷的心》中非常明显且冲突性的表现了这一点。枞树林中以为伐木老人在讲述荷兰人米歇尔的故事就提到“自从大量金钱流入乡间以后,黑森林人变的狡诈和堕落了”“米歇尔帮助过许多人发了财,但都是以他们可怜的灵魂作为抵押品的…”最后,彼得因为没有理智和见识,却被无穷尽的欲望侵蚀了理智和智慧,将人心卖给了米歇尔。“从此,除了吃喝、睡觉以外他对什么也不感兴趣了。在世界上漫无目的的游荡。”当他又因为单调、无聊和毫无乐趣的生活逼他回到了家乡,因为那颗“冷酷的心”害死了至亲的母亲和美丽善良的妻子!很明显,童话最后虽然有个圆满结局,但是现实却不是童话,人的物质欲望得不到理智和见识,从而丧失了自然给的基本人格,被无穷尽的欲望控制和奴役,行尸走肉地活着!这对现代人何尝不是一种警醒!

二、简单生活观

简单生活观是美国著名生态作家梭罗的核心思想之一。在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当代,简单生活观日益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当代价值。简单生活并不是要求所有当代人都像梭罗一样隐居在自然山水中,并不是倡导当代人都返回原始生活;而是呼吁人们在现有的文明社会里尽可能地简化自己的物质生活,把人的物质需求和消费需要限制在生态系统所能承载的范围之内,并腾出时间尽可能多地与自然交流和保护自然,尽可能高地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美学品位。这才是简单生活观的当代意义所在。在豪夫童话中也多次体现到了这一点:

小玻璃人对悔过的彼得说“只要为人规矩、老實,就会看中自己的手艺,他人自会更加喜欢你、尊敬你,你十吨金子还强!”彼得偷回自己那个热情的心后,变过着安详、快乐的日子,也时常警戒后人:宁愿贫穷而知足,也不愿财宝成堆而怀着一颗冷酷的心。当然,彼得所经历的一切也正是因为他对物质的需求和消费破坏了他与自然、他与他人、他与自身的内在生态平衡!其实,童话的美满结局,何尝不是告诉我们:人完全可以活得更简单、更质朴;人如果在物质生活方面只求满足最基本的需要,他可以活得幸福快乐,活得更从容、更轻松、更充实、更本真;人完全不必、也完全可以做到不在物质的罗网里苦苦挣扎,异化成工具或工具的工具。简单生活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以物质生活的尽量简单换来精神生活的最大丰富。反之,即使人占有了全世界,但却输掉了自己的灵魂,又有何益?

三、回归自然观

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重要的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内在关系;反之,违背这种关系会受到来自自然力的报复!童话中亦是多次提及大自然的魔力和原始力:“从枞树林里涌出的清新空气,使他们从幼年时代起呼吸更自由,眼睛更明亮,气质更坚强”;而违背自然和自然的天性,会遭到自然的摒弃和报复:小玻璃人用雷鸣般的声音痛斥彼得“你这条蛀虫,因为你违背了森林主宰的旨意,才会遭到如此恶意…”

从生态批评视角下解析豪夫童话是全新的视角,具有创新和实践性。童话不再是小孩子的纯粹读物,长大的孩子(即成人)更应该从通俗易懂的读物中感悟更为深刻的道理,达到自身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统一,求得自身和人类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诺.生态批评-界定与任务[J].文学评论,2009(1)

[2]张艳梅.生态批评[M].人民出版社,2018

[3]江山.德国生态意识文明史[M].学林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周炎晖(1989-),女,汉,江西吉安。衡阳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外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生态批评
动物资本与垃圾动物:纪录片的救赎与希望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简述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