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2018-11-09 10:22徐超
卷宗 2018年22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能力

徐超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当下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之一。本论文在对高职院校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梳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困难之处,提出正确的理念和实施意义,具有一定基础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强调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显而易见,创新和创业课题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命题,成为高职院校需要重视的课题之一。

1 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仅要求新型的生产方式、要求人要适应新型的生产方式,还要求适应时代的新的教育。急切要求我们将自主创新摆在突显的地位,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绩。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可不开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造就,尤其更离不开高水准、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整体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所给予的巨大撑持。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同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新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处于新旧经济发展方式交换的历史结点上,高等学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承担起它应有的历史责任,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创新创业教育,来大规模地复制和再生产创新创业精神與能力。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目的的教育方式。它鼓励学生要积极地探索和发现新事物,利用所学的知识有创造性地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从中获取新知识。它的目的在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进一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关于创业教育解释有以下两种:一、教会学生如何创建企业,和如何经营企业,这是比较狭义的创业教育;二是较为广义定义,即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发展学生的创业思维,形成基本的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业教育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因而,它具有前沿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等特点,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性,教师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自身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能够分组相互讨论,让学生的思维也就从中得到了锻炼,成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3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高职院校认识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尝试的初级阶段,多数院校的教育思路比较守旧,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甚至,有些院校中的职能部门没有认清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片面认为这种教育只是成就部分学生的财富梦,缺乏培养学生对国家贡献的使命感,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这种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严重缺乏探索和积极思考的意识,在工作中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格局形成。

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素质,如果教师不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很难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素质。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也相当薄弱,多数是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或是院系中的辅导员,这些老师大多没有创新创业的培训背景,更没有过创业的丰富经历,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实战能力,这将成为教学的弊端,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法激发学生创业的欲望和热情,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很难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2)高职院校难以提供足够的合格的课程。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多以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的形式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作为零星点缀,这部分课程大多是为学生普及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而在实质性的创新教学中,也只能通过个别案例来开展。完善的、有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严重缺乏的。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建立和推行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此外,目前也缺乏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有效指标体系。如何判定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有成效的,不能够仅仅看创业成功的少数学生个案。

3)没有形成政府、高校与学生三方长效机制。双创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其用创业思维与行动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目前,社会对于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与成效还持怀疑态度,而企业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仍然多以盈利导向为主,关注校企合作是否能够为他们解决技术问题、带来直接收益,对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出现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高校长期以来的封闭式办学模式所致,因为脱离社会实际需求,从而不屑于也不擅长从事与生产一线关系密切的应用型科研。这就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共同育人的氛围和长效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的扎实开展,解决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后顾之忧,需要政府和高校对学生以支持与辅助。据调查显示,高职院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地区,甚至是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条件困苦,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无法承受创新创业道路上的资金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从各方面切实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有关企业管理、经营、法律等;而政府应该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解决政策扶持等问题。但在现实中,各地政府受制于财政压力,给予高校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有限,极大地制约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空间。

4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1)意义。事实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实践动手能力也比较强,有激情,有活力,敢于冒险,敢于拼搏,具备更好的创新创业的条件和基础,是能够在地区经济的创新创业中发挥良好的引领作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这也是契合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良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思路,较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措施。确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磨练学生坚定的意志,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地开拓自身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学校、政府、企业“三位一体”共同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让大学毕业生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让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创业的热情,勇敢地踏上充满竞争的创业平台,靠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逐渐步入创新创业的良性发展轨道。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需要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持续研究、发展和总结,结合当地政府和社会,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和支持,确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拓宽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东旭.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职业教育,2011.

[2]李洁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