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留守女童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女童作为弱势群更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以及男童女童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悬殊,造成女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容易受到侵害。基于此,女童更应该得到来自家庭、学校、村委、社区、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本文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刻剖析当前留守女童面临的思想困境及其解决策略,以期还给他们一片本应该属于她们“身心灵”健康成长的蓝天!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女童;农民工
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在全国农民工风潮云涌的大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也踏上了打工之路,而且比例逐年升高,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的产生。但较男童来说,女童问题更为突出,无论从其生理、心理、学习、还是从生活上、安全上较男童而言都处于弱势。我长期生活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女童有一定的了解,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留守女童比例较高;二是由于处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方民族特色浓郁,而且女童在诸如接受教育,生活、劳动以及生理、心理和思想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给我很大的震撼,因此,对女童当前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可行且必要。
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女童面临的困境及其心态分析
1.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女童概念的界定
“留守儿童,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衍生物。农村中潜藏着的留守儿童,和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数量是成正比的。”打工人员数量的日益增加,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在成长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他们,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女童来说,由于性别差异,致使他们无从学习,生活、心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上都面临着诸多困境。
留守女童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父亲单方外出、母亲单方外出、父母双方外出三种。留守女童监护类型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三种类型,其中隔代监护为留守女童主要的监护方式。
1.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女童面临的困境
对于13-16这部分的女童而言,不仅要在家承担照顾爷爷奶奶的任务,还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出现所谓的监护错位。在隔代监护的模式下,由于爷爷奶奶时间,精力、知识、能力等的影响下往往对于这部分女童“力不从心”,而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使他们误入歧途,出现诸如“早恋早孕”、“被骗被拐”等现象。
由于交通和信息的制约导致人们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民风淳朴,特别是对于老一代人来说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对安全保护意识不强,所以忽视了对留守女童心理生理的教育,通常让她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更容易受到来自他人和社会的非法侵害,此外伤亡、溺水、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而对于留守女童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性安全教育问题,家庭方面认为,对于教育而言包括性教育,理所当然应该由学校教育,而学校方面又认为,儿童的性教育问题应该由家庭教育,由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教育的缺失导致了留守女童性安全知识的盲区,面对侵害,他们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因此,加强留守女童特别是大龄女童的性安全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女童面临的困境原因分析
2.1 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文化知识匮乏,老一辈“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女童从小就守这种思想的熏陶,也认为“上学那是男孩子的事情”, 从思想上保持了女生对“学校即男生”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不想上就不上”的观点,对于学习完全处于随心状态,又加上很多山區学校政策流于形式,对待孩子监管教育不足,进而导致辍学率升高,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
2.2 少数民族地区浓郁的地域性及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对女童缺乏认识
所谓特殊的社会环境是特定的文化圈的产物,反映着边疆少数民族村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环境,人是文化的主题,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不断的积累和传承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下一代。思想保守,人们受到落后观念束缚的就越多,思想阻力重重,由于长期地域的封闭性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民风的淳朴性,因而导致他们长期忽略了女孩性安全的意识,忽略了女童在这方面属于弱势应该给予保护,他们对女童缺乏足够认识,存在过分相信周围环境,周围群众的心态,而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如今,女孩被侵犯事件也在不断升高,这是应该引起他们足够重视的
2.3 当地政府对当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缺乏规范的培训及其合理的规划
目前农村资源利用率非常低,很多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如果把这些产业资源合理利用起来,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等将会大大增加大量的非农产品收入。为此,政府应该对当地农民给予合理指导,必要时随时给他们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而努力奋斗。很多村民集市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潜在优势,诸如“养殖场”、“种植林果”、“开荒造林”等,但是因为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够。受落后观念束缚较多,商品经济不发达,绝大多数缺乏敢闯、敢试、敢干的开拓进取精神,很多农民不敢轻易尝试,虽然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带动诸如核桃、烤烟的发展,但我认为光有一个大方向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落实到村,落实到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农民合理规划,带领当地村民念好“山字经”。
3 针对当前现状,提出解决对策
3.1 学校、政府、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为留守女童营造一个优美环境
基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此学校应该和家庭积极作用,比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向他们普及义务教育相关法律知识以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对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合理知道,转变观念,提高女童入学率,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方面也应该有所改变,学校的教育应该竟可能的贴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圣湖,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套用固有的基础模式,为应试教育服务。此外学校也应该开设相关心理课程辅导,对留守女童进行定期心理辅导。作为学校方面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公平、无歧视的教育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为留守女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当前最迫切的是要降低留守女童辍学率,顺利保证义务教育顺利实施,当前留守女童在教育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共同作用。
3.2 政府应该加大扶贫力度,加大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在高寒山区,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土质优良,为此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当地农民调整经济作物种植比例,重点抓好基础性产业,例如“核桃”、“烤烟”、“红花”等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作物,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把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结合起来,克服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和分散性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规模经济。作为政府而言,应该紧紧围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努力探索,大胆实践,按照全乡产业规划,定期组织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成为促成农村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推动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政府应该努力打赢扶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准备。
3.3 作为农民个人来说应该积极改变就业观念,不断提升自身技能
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做到“三破三立”,一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意识,树立勇于致富,敢于争先的进取精神;二破等待观望,单纯依赖的懒汉思想,树立“苦熬不如苦干”的艰苦创业精神;三破“肥水不流外人田”、“怕被剥夺”等狭隘思想,树立开放意识。作为农民自身而言,应该积极向政府了解关于产业扶持决策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深层“爆破”。努力强化自身技能,去除故步自封,迁就照搬的陈旧观念,树立竞争观念,人才观念,做到发家致富两不误。
4 结语
综上所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女童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作用,只有各方齐心合力,各尽其能,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最终达成共赢的和谐局面,使留守女童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曲凯音. 云南留守儿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77-86
[2]范先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7-15
[3]何伟强,方建移.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01)110-111
[4]刘超祥. 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问题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个案[J].贵州民族研究,2008(5)
注释
1.曲凯音.云南留守儿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77-86
作者簡介
罗琳娜(1995- ,女,傈僳族,云南大理巍山,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