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祥 陈卿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学校教育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那么如何实现这一使命?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小学校(以下简称九龙小学)为例,学校精心打造楹联特色课程,促进楹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文化精神诗意地栖居。
一、基于特点:寻找一脉精神的寄托
九龙小学始建于1965年,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一是三校合一。学校从2008年起,陆续与滩子口小学合并,并接收了黄桷坪小学部分教师,目前仍存在“一校两区”的格局。二是三教统筹。目前,学校教育涵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及特殊教育,三类教育统筹发展。三是“三子”同窗。目前,学校在读学生包括本地户籍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特殊儿童,三类学子同窗共学,异步发展。正是基于学校教育的包容性、层次性、协调性以及特殊性,学校需要树立一种校本思想,统一一种价值共识,达成一种心理默契,从而形成一种精神追求。为此,“寻求一脉文化,重构一门课程,唤醒文化自信,丰富人文内涵”成了“龙山人”的集体思量和团队诉求,而具有浓郁乡土情结的楹联文化成为其中一项重要考量。
二、发掘特质:促成儿童精神的生长
1.固有的乡土资源。楹联文化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已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九龙小学坐落在全国唯一楹联之乡——九龙镇的故园之上。九龙镇党委、政府把“文化兴镇”作为执政理念之一,一直视楹联文化的传承为千年之计,正在积极为此而努力。与此同时,九龙镇确定了包括九龙小学在内的三所学校为楹联文化传承基地,组织辖区内学校编写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八套楹联教材,以楹联为主题的文化传承活动蓬勃开展。
2.十年的“基因遗传”。楹联进入九龙小学已经有十多年,历任校长带领全校师生不断传承和弘扬楹联文化,带着“方寸小,眼界宽”的情怀前行。楹联独特的文化价值犹如DNA基因,形成九龙遗风,代代相传。
3.落地的核心价值。一是价值趋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指出,以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构成的文化基础是学生发展的生命基石。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态度素养、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因此,楹联文化所承载的教育价值与文化价值、课程价值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一脉相承。二是课程理念。学校提出了“楹联扬国粹,国粹育新人”的课程理念,传承楹联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培养学生尚美情怀,涵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三是课程目标。秉承课程理念,为深入挖掘和积累楹联文化资源,学校结合时代特点优化传承途径,尝试提出如下课程目标:丰盈学生的心灵世界,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丰雅学生的行为举止,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丰美学生的生活世界。四是课程体系结构。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学校注重“文化内生,课程再造”,形成了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为主线的“大框架”课程体系,楹联作为探究课程呈现其中。同时,又以楹联课程为中心,构建了“小框架”特色课程体系,包括学校学养(环境—课堂—活动)、家庭涵养(父母教化—节日庆典—家装饰美)和社会修养(人文景观—文化标语—人伦道德)。
三、积淀特色:缔造龙山精神的家园
1.童化的教材:从启蒙到整套出版。2008年,学校成功申报第一个市级课题,开始了楹联校本课程的探索,致力于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开发,直至课题结题时共完成了两版教材。2015年,在九龙镇党委政府、教师进修学院的统筹指导下,学校与蟠龙小学、辰光学校一起编写出第四版教材,完善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共8套教材的编写。教材中大量运用了身边的事物以及本土元素,图文并茂,文化气息浓郁,具有层次性、乡土性、故事性、人文性,贴近学生心理,比较适合学生学习。
2.童心的课堂:从建模到自在徜徉。学校成立了楹联学科教研组,所有楹联教师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定期进行楹联教研活动,钻研教材重难点,讨论课堂教学方法。目前,确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三环四扣”教学流程和“忆—趣—赏—悟—用”五步学习法。教法、学法的确立,使楹联课堂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呈现出诗教的风格、故事的雅趣、语言艺术的张力等。如今,学校正在积极筹备第一届“童心杯”校内楹联学科的赛课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童稚的校园:从形象到气质勃发。学校始终重视校园文化的默化价值,邀请相关专家会同学校领导、教師一起对校园文化进行创意构思与设计规划。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深受学校的重视。各班通过班级主题理念、楹联角、张贴栏、文化园地等环境策划和视觉识别系统勾勒出了班级文化的主线。学生们在浓厚的楹联氛围中不断汲取文化营养,传承传统文化。
4.童趣的活动:从自赏到高雅共享。除课堂教学外,学校通过活动促进楹联文化向校外辐射。走进家庭,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读楹联、学楹联、写楹联,让学生影响家长;走进社区,在社区中传播楹联文化,从而实现单一的课堂楹联教学到多元的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与辐射。
5.童善的评价:从集中趋向游离评价。在楹联课程的具体评价中,学校把握的基本原则是“定性先于定量,过程重于结果,多元优于单一,游离高于集中,动态胜于静态”。学校初步探索制定了《九龙小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评价量表》和《九龙小学楹联课堂评价方案》,侧重从以下几个目标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定点评价——关注课堂状态(评价工具以量表为主);定序评价——关注活动表现(关注每个活动阶段学生的连续表现);定位评价——关注环境美化(注重整体效果的优中差排位);定标评价——关注家庭参与(明确参与目标的达成);定向评价——关注社会体验(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经历);定量评价——关注作品展示(以参与量和获奖率进行统计)。
四、培育“特产”:打造精神的故乡
2015年12月,《人民日报》对学校楹联特色课程进行了专访。另外,新华网、华龙网、九龙教育信息网等多家媒体对学校楹联特色课程进行了报道,学校校园网及微信公众号也积极对外宣传。2016年,学校申报立项了市级重点课题“实施楹联特色校本课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学校、九龙楹联传承培训基地、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先进集体。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楹联特色课程现场展示活动以及课程整合现场会,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学校师生将不忘初心,在传承和发展楹联文化之路上戮力前行!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