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把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当作素质教育的重点,使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数学老师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小学数学阶段,我们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种用现代科学语言构建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种理性思维模式和数学技能,就是要让学生养成数学品质。以上这些都可以被称之为数学素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是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所应得的。数学素养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得到充分的证明,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
一、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深挖教材的深度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笔者认为,挖掘教材的深度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是一门知识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为主线,与问题解决、几何初步知识、统计与可能性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識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掌握了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后,再着手对所教的一册教材、一个单元或一课时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小学数学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便更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确定教材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要全面深刻分析所教的内容,并将其放到整个知识系统当中。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师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基本素养。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导入中,教师应采取从实际生活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有现实生活背景的材料,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相关的数学概念,并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时,笔者利用小朋友所熟悉的积木中包含的立体图形,来引出本节课要掌握的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在本节课的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教室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哪些图形是正方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哪些是圆。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又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时,笔者重点让学生经历从问题中找到包含的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式来列出方程,让学生领悟到方程式是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学习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又能对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做出科学的验证,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这样做可以使小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回顾拓展”过程的感受和体会,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让小学生学好数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比较严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搞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完全靠老师“满堂灌”,那么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学。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必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努力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这样小学生也就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最好要做到以下几点:课前有效预习、上课专心听讲、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踊跃参与合作交流、多动手实践、敢于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按时完成作业并且认真检查。笔者坚信,在教师长期不懈的引导和训练下,小学生会慢慢掌握科学的学习过程,并且会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素养。就如“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
当前, 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