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提供了无尽的便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物联网走进学校,走进学生日常的学习已成为新的趋势。
一、物联网——语文课内学习的“大舞台”
教师与学生互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由于受教学内容、课堂容量、学生参与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課堂上,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有些学生愿意展示但由于时间等因素不能在课堂上展示;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其是否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有些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无法消化所学内容……物联网的介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化解这一矛盾。
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写字教学,一般课文后面的习题会安排“用钢笔描红”这一内容,从三年级开始每个练习中都安排了毛笔字教学,特别是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教材中,对汉字的笔顺特别关注。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虽然非常关注写字教学,但无法时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写每一个字时的状态,所以班上总会有学生在书写时出现倒笔现象。学生智能穿戴(比如智能手表)可以成为一个小老师,教室里装有智能摄像头,能实时捕捉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当学生在写字出现倒笔时,智能穿戴设备就会以振动等形式提醒学生出错,甚至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演示书写。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到哪个学生在哪里出了状况,并及时加以指导。
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模拟对话、情境表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走进护士长叶欣的内心,体会她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许多教师都设计了模拟对话这一环节。如果能够借助物联网,让学生通过物联网与智能虚拟叶欣进行对话,这样学生就能更真实地体会到叶欣乐于奉献、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物联网——语文课外拓展的“跑马场”
学好语文,离不开课外拓展学习。有物联网的加入,学生语文课外拓展学习有了更新、更丰富的平台。例如在学习完《沙漠中的绿洲》这一课后,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因为我们所生活的地方离迪拜相隔太远,学生根本就没有去过,让四年级的学生仅仅靠课文的学习和书上的插图写出精彩的片段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这时借助物联网,通过物联网及时获取当地和周边的温度、湿度等相关数据,甚至实时查阅当地公开的街景,这些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写好片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读课外书是学生语文拓展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书籍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实体书店或者网络书店。有时候学生为了找一本书或者一类书往往要跑好几家书店或逛好几家网店,物联网的介入让学生找书变得格外便捷。学生只需在相关App中输入想要找的书的关键词,系统立刻显示出能够提供此类书的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书店……甚至能为你找到离你最近的拥有这本书的家庭(自愿公开),为阅读提供极大的便利。
物联网甚至可以根据你所学的内容,提前为你做好一切的准备。如在学习《金蝉脱壳》一文时,只需输入一定的指令,物联网就会自动为你搜集相关金蝉脱壳的文字与影像资料;根据综合学习情况,自动设计选择相关的习题,推荐相关的科普读本,指导相关的片段练习,等等。
三、物联网——语文素养拔节的“百花园”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最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在传统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途径中适时借助物联网,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阶段,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类似于背诵、朗读等口头作业,尤其是朗读这样的口头作业检查反馈不如书面作业来得直接,往往需要家长配合与协助。借助物联网,学生可以在镜头前进行朗读或背诵,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相关数据自动上传,教师可以随时查阅。系统可以利用设置的电子老师对学生朗读和背诵等进行相应指导。同样,学生平时的默写作业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评改指导。
交流能力是重要语文素养之一,亲人、老师、同学是孩子们交流的主要对象。可是由于时空的限制,面对面的交流有时不一定能立刻实现。QQ、微信等平台为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有些诸如人的心情、感受不能很好捕捉、传达。借助物联网,可以让彼此隔空的交流显得更加真切。依靠各种传感设备,物联网能较好地将彼此的各类信息传达给对方,学生可以根据相关数据及时调整交流的方式与内容,让彼此的交流更加愉快。
语文的学习不能总拘泥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当物联网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走进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挖掘物联网的优势,巧妙架设物联网之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铺设一条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