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秉申
摘 要:皖东地区属江淮稻作区,该区域种植模式主要以“麦-稻”为主,水稻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现阶段皖东地区水稻存在生产单产增长不快、穗数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稻的生产质量。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有效提高皖东地区中籼稻优质绿色高产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皖东地区;中籼稻;栽培技术;绿色高产;策略
中图分类号:S51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11
1 选用适合机插的大穗型品种
由于每个区域的气候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各个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以及种植制度来进行种植,并选用生育期适宜、综合性状良好的水稻品种,例如,麦茬选用一些生育期不超过135d的品种。大穗型品种更加有利于群体协调,因而也就更能够实现高产。例如选用中籼稻徽两优3号等。
2 适期提早播种
适期采取提早播种的方式,有效利用温光资源、充分发挥出水稻增产潜力,有利于延长生育期、增加低节位分蘖,从而提高大穗的产量。按照机插秧龄15~20d和腾茬栽插时间倒推播种期,一般是在5月20日左右播种,秧龄不超过20d为宜。
3 稀播叠盘培育壮秧
可以采用机插机基质叠盘育秧的方式,有效地降低播种量。机插杂交中籼稻每盘75g左右,机插每667m2用盘量大约为18盘左右。大田用种量机插每667m2大约为1.4kg左右最为适宜。利用机插方式种植水稻,实行基质育秧、叠盘出苗供应芽苗育供秧模式,具有秧苗出苗率高,并且非常整齐等一系列的优势,整个过程主要是由育秧中心完成对床土、种子浸种、消毒、催芽、流水线播种、叠盘、保温出苗等一系列的工作,播种后的秧盘每叠25~30盘左右,摆放在30~32℃左右的大棚内,湿度控制在90%以上,保持2d左右的时间,等到种子芽长至1cm的时候,将针状芽苗连盘提供给相应的种粮大户,然后在用秧大田附近的大棚继续完成后续的育秧管理工作,等到育成之后,就可以供大田机插的秧苗;也可由育秧工厂育秧后向种粮大户提供机插社会化服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育苗期间,应做好在温度、水分、湿度、肥料等方面的掌控,积极培育矮壮秧苗,叶龄3.1~3.5叶的秧苗高约12cm左右,第1叶鞘高在3cm内,第3叶叶长为8cm左右。
4 宽行少本足苗
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群体通风,而且还有利于根系和地上部分器官的协调生长,从而有利于保证水稻抽穗后群体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其种植行距一般为33cm,机插每丛1~3株左右,每667m2基本苗3~4万株。
5 精確定量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试验来科学合理地确定当地区域的氮磷钾肥料的使用比例。按化肥基蘖肥与穗肥两者之间的比例为单季稻6:4,分蘖肥在栽插后5~7d可结合化除进行;穗肥看苗施用,杂交中籼稻穗肥一般是在倒2.5叶,并在群体夜色变淡并落黄的时候施肥,如果群体的叶子一直不落黄,则穗肥就不施氮肥,可以选择在灌浆初期补施少量的肥料。对于群体落黄早的田块,可以将促花肥提前至倒5叶露尖的时候使用。在这个时候,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因施肥过多、过迟导致植株疯长,从而消耗掉过多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引起碳与氮之间的失调,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结实率。在植株破口期,应积极地结合防病治虫进行叶面施肥1~2次,利用缓释肥、配方肥等,最大限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氮肥的使用。
6 实行湿润灌溉
实行浅水浅栽和浅水活棵的栽培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根系深扎和分蘖,并降低水稻的用水,在够苗前一个叶龄的时候,就应及时地进行搁田,先轻厚重,多次搁田,从而有效地控制好无效分蘖。与此同时,还应在收获之前的1周左右断水,这样主要是为了防止水量过多而出现的早衰现象。
7 预防秸秆还田引起的黄苗、僵苗、死苗
秸秆还田主要是因为秸秆腐烂产生高温、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引起的黄苗、僵苗、死苗,对已栽插秧苗出现发黄、僵苗、死苗症状的田块,应立即排水露田,透气增氧,排除毒素,促根促蘖。要求受害田块烤田至出现小裂缝并保持3d左右后覆水,覆水后喷施叶面肥,以增强秧苗抗性。覆水后未施除草剂的,可撒施除草剂。
8 绿色综合防病虫
还应积极地在示范区内采用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安装杀虫灯等一系列的生态绿色防控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地作好纹枯病、稻曲病、穗颈瘟、螟虫、稻飞虱等病虫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水稻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冠宇,陈忠宝.探究水稻种植技术的创新尝试[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