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进红 罗兴华 苏玉柱 马驰
摘 要:通过对洱海流域2697个耕地土壤样品化验分析,全流域耕地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丰富,钾素较为缺乏,而磷素分布不平衡,硼严重缺乏,硫、镁和锰部分缺乏,酸化土壤面积大。针对土壤养分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利用和管理对策及建议,以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持续产出能力,减少洱海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持续发展。
关键词:洱海流域;土壤养分;管理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06
洱海流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下辖大理市、洱源县16个镇、乡,常年种植水稻、大蒜、蔬菜等农作物面积6万hm2以上。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作物种植制度、施肥结构等发生了较大改变,耕地土壤养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针对洱海流域耕地养分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利用和管理土壤养分对策,对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持续产出能力、防治洱海农业面源污染,发展持续、高效、生态高原特色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按照《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采集土壤样品2697个,代表8个土类、15个亚类、34个土属、61个土种。依照《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1],化验检测pH值、有机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项目。养分丰缺状况依照云南省测土配方施肥养分丰缺指标体系评价。
2 结果分析
2.1 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00~99.73g/kg,平均值为54.55g/kg。有机质以极丰富含量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77.71%,丰富含量占13.51%,中等含量占7.43%,缺乏和极缺乏含量占1.35%。
2.2 氮素
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高。全氮含量在0.20~6.98g/kg,
平均值为3.47g/kg,极丰富含量占耕地总面积的85.26%,丰富含量占5.76%,中等含量占6.33%,缺乏和极缺乏含量占2.65%。碱解氮含量在28~549mg/kg,平均值为298mg/kg,碱解氮以极丰富含量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83.48%,丰富含量占10.43%,中等含量占5.03%,缺乏和极缺乏含量占1.06%。
2.3 磷素
土壤有效磷含量在0.3~99.9mg/kg,平均值为25.8mg/kg。有效磷以缺乏和极缺乏含量分布面积最大,占耕地总面积的31.63%,中等含量占26.46%,丰富含量占22.36%,极丰富含量占19.55%。
2.4 钾素
土壤缓效钾含量在6~2850mg/kg,平均值为621mg/kg,
緩效钾以极丰富含量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63.68%,丰富含量占8.05%,中等含量占9.81%,缺乏和极缺乏含量占18.46%。速效钾含量在12~499mg/kg,平均值为155mg/kg,速效钾以缺乏和极缺乏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37.41%,中等含量占27.51%,丰富含量占14.64%,极丰富含量占20.44%。
2.5 中量元素
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6.79~2702.00mg/kg,平均值为799.62mg/kg,交换性镁含量以极丰富含量分布面积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65.22%,丰富含量占11.08%,中等含量占14.28%,缺乏和极缺乏含量占9.42%。有效硫含量在2.78~540.20mg/kg,平均值为155.04mg/kg,有效硫含量以丰富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45.10%,极丰富含量占0.36%,含量中等占39.60%,缺乏和极缺乏含量占14.94%。
2.6 微量元素
土壤有效锌含量在0.23~9.98mg/kg,平均值为3.77mg/kg,
有效锌以丰富含量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46.80%,极丰富含量占44.57%,中等含量占7.33%,缺乏和极缺乏含量占1.30%;有效锰含量在1.6~94.2mg/kg,平均值为28.70mg/kg,有效锰含量以丰富和极丰富分布面积最大,占耕地总面积的71.55%,中等含量占25.12%,缺乏和极缺乏含量占3.33%;有效硼含量在0.05~6.95mg/kg,平均值为1.78mg/kg,有效硼以极丰富含量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48.52%,丰富含量占5.71%,中等含量占20.24%,缺乏和极缺乏含量占25.53%。
2.7 土壤酸碱度
土壤pH值在4.2~8.6,平均值为6.6。土壤酸碱度以中性分布最大,占耕地总面积的28.08%,其次为微酸性占27.08%,酸性占20.53%,强酸性占0.37%,碱性占21.53%,强碱性占2.41%。
3 耕地土壤养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有机质含量丰富,但矿化分解缓慢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虽然较为丰富,但洱海流域大部分耕地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有机质矿化分解较慢,难以及时转化为活性有机质和释放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影响了改土培肥效果和农作物吸收利用。
3.2 氮、磷、钾养分比例失衡
耕地土壤氮素富集严重,速效钾较为缺乏,而有效磷分布不平衡,蔬菜地和旱地磷素过量积累,磷素缺乏土壤主要集中分布在水田。这与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盲目偏氮肥,忽视钾肥施用,特别是在蔬菜、大蒜等高产值经济作物上大量施用氮、磷化肥相关。土壤氮、磷、钾养分比例失衡,影响了农作物对三大营养元素的平衡吸收利用,肥料利用率下降,加剧了农业污染。
3.3 中、微量元素缺乏
耕地土壤有效硼严重缺乏,缺硼土壤主要集中分布在石灰岩成土母质的双廊、海东镇等。部分土壤有效硫、交换性镁和有效锰缺乏,缺锰土壤主要分布在酸性片麻岩成土母质的洱海西片区。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会严重抑制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3.4 酸化土壤分布面积大
酸性和强酸性土壤占耕地面积的1/5, 酸性土壤主要与成土母质相关,长期过量施用生理性酸性化学肥料也会造成土壤酸化。洱海流域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片麻岩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上,同时,蔬菜地和种植经济作物土壤大量施用化学肥料也加速了土壤酸化。
4 耕地土壤养分管理对策
4.1 科学优化作物布局,合理轮作
紧紧围绕发展高效、优质、生态高原特色农业的目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和合理轮作。进行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水旱等方式轮作,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保障耕地土壤养分的平衡吸收利用。
4.2 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技术平衡施肥
针对洱海流域氮素富集、磷素分布不平衡、钾素亏缺,硼元素严重缺乏,硫、镁、锰中微量元素部分缺乏的实际,进行科学配方精确施肥,推广应用“减氮、控磷、增钾、补缺素”平衡施肥技术,以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平衡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污染。
4.3 增施腐熟有機肥
有机肥不仅能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还能为农作物正常生长提供丰富、全面、持久的营养养分,供作物正常生长吸收利用。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腐熟有机肥的施用,特别是对有机肥需求较大,有机质分解较快的蔬菜地和旱地土壤的有机肥料施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耕地持续产出能力。
4.4 加强酸性土壤改良
在酸性及强酸性土壤上,施用生石灰、钙镁磷肥、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改良酸性土壤,推广应用高效生物肥,减少生理酸性化学肥料施用,有效降低耕地土壤酸度[2],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促进耕地养分的有效供给。
4.5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改善耕地基础条件,改良培肥耕地土壤,治理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保持耕地永续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4.
[2]李晓仙,赖进红,杨志敏.洱海湖滨区露地栽培菜园土壤酸化原因分析与矫治措施[J].大理科技,20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