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楠楠,沈鹤军,侍崇艳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体育与健康知识是体育课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前部分体育课仍然是传统的技能教学模式,在体育课中较少或没有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尤其是健康知识。学生在体育技能学习中往往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影响其健康知识的习得和对体育课价值的认知,终身体育观也很难形成。本研究在结合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探索健康知识渗透到实践课中学生对体育课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试图为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形成终身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中学体育实践课中渗入健康知识。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南京体育学院数字化图书馆中的CNKI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电子期刊以及馆藏相关纸质期刊、杂志、报纸等途径,大量阅读了有关中小学体育课以及体育健康知识方面的书籍、杂志。对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中获取各个水平段应掌握的健康知识种类和内容,为体育与健康知识问卷和教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体育态度调查,发放问卷80份;搜集运动系统、卫生保健和健身方面的体育健康知识,发放问卷160份,具体发放对象是实验班40名学生,对照班40名学生。
表1 体育态度问卷发放与回收统计(N=40)
表2 体育与健康知识问卷发放与回收统计(N=80)
1.2.3 实验法
1.2.3.1 实验目的
了解学生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体育态度和认知的变化情况。
1.2.3.2 实验对象
实验班40人,对照班40人,共80人。选取实验对象时由于是不同体育教师任教,所以在选取的时候对几个班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比较,以确保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体育与健康知识水平、体能和学习成绩和班级纪律处于同一水平。
1.2.3.3 实验时间
从2016年10月7日-2016年11月15日,共5周,每周3节课,共15节课,每节课45分钟。
1.2.3.4 实验变量
自变量:本实验选取“教学内容”即:教学中是否渗入体育与健康知识为自变量。
因变量:本研究拟在实验前后测定实验学生的对体育课的价值认知以及体育态度情况作为体育活动评价指标;以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运动系统知识、运动与营养知识、运动损伤知识、健身方面知识)作为学生知识评价指标。
无关变量的控制:在体育教学上,除了实验班实施的是加入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对照班还是按照学校的原计划进行。由于是不同体育教师任教,所以在选取的时候对几个班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比较,以确保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体育与健康知识水平、体能和学习成绩处于同一水平的两个班级。
相关说明: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选取符合水平四身心发展的健康知识,每节课融入有关知识点。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育态度变化、运动损伤和健身等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理性分析。
1.2.4 访谈法
通过访谈一线教师,了解影响融入健康知识融入的因素以及融入后对体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1.2.5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24进行分析。
表3 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态度情况一览表(N=40)(%)
由表3可知实验前60.9%的学生很喜欢体育课,实验后增长到了70.5%,增长了9.6%增幅尤为明显,实验后喜欢体育课的学生比例高达93.1%。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能够学到体育与健康知识让他们感觉很受益,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态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实验后不喜欢体育课的人数比例由5.2%下降到了3.7%。总体来看,学生的体育态度较好,表明体育与健康知识融入体育实践课有积极效果。
由表4可知实验班实验后认为体育课很有价值的占到65.6%,较之前的50.4%,增长了15.2%,增幅很明显,说明学生对体育课的价值认知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学生认为体育课不再仅仅是锻炼身体,可有可无,而是从中能够学到一些运动保健知识和一些科学健身方法,为他们形成终身体育观打下良好基础。实验后认为体育课没有价值的占到了3.6%,经观察、访谈发现这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没有认真听讲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传授内容。
表4 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对体育课价值认知情况一览表(N=40)(%)
表5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照表 (X )(分)
表5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照表 (X )(分)
组别n运动系统知识运动与营养知识运动损伤知识健身知识实验班403.8815.428.9124.81对照班404.1214.938.0125.95P0.660.320.880.42
注:p>0.05称为“差别不具显著性”;0.01
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4类健康知识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异p>0.05,在运动系统知识方面和健身知识方面对照班稍高于实验班;运动损伤和运动保健知识方面实验班稍高于对照班;整体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健康知识几乎处于同一水平。
表6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后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照表(X )(分)
表6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后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照表(X )(分)
组别n运动系统知识运动与营养知识运动损伤知识健身知识实验班407.7818.2210.1133.02对照班405.6315.127.9830.01P0.0180.0140.0150.034
注:p>0.05称为“差别不具显著性”;0.01
从表6可知,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经过融入健康知识的教学后,4类健康知识的结果0.01
其中实验班被测运动系统知识平均分高于对照班2.15分;运动与保健方面的知识高于对照班3.10分;运动损伤知识平均分高于对照班2.13分;健身知识平均分高于3.01。说明在体育实践课中渗入运动保健和健身方面的知识效果更为明显;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体育受伤后的处理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男生对在练习中参与发力的肌肉方面的知识求知欲很强,女生对于营养合理饮食和减肥等表现浓厚的兴趣,这与男女生的兴趣差异相吻合。
可见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融入有助于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健身方法的习得。而呈显著性差异是由于很多因素造成的,首先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其次和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有关联。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学
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对于他们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也很有帮助。
表7 实验前后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总成绩结果分析表
注:p>0.05称为“差别不具显著性”;0.01
由表7可以看出,实验班实验前均分56.25,实验后均分64.24增长了7.99,增幅非常明显,而对照班实验前55.12 ,实验后56.47,变化微小。经过T检验实验班实验前后P=0.000<0.01说明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在体育实践课中渗入体育与健康知识,学生能掌握非常好,成绩显著;同样经过T检验对照班实验前后P=0.367,差别不具有显著性,说明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仅仅是技能的训练,很少能学到体育与健康知识。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育与健康知识水平相差不大,但实验后效果显著。实验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在对实验学校的教师访谈中,教师认为体育实践课中渗入体育与健康知识,不同于以往的传统体育课,学生感到很新鲜,甚至有学生说体育老师变成了“医生”,体育老师的地位在无形中上升,学科价值感也得到了提高。
3.1.1 体育与健康知识融入体育实践课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体育课的价值认知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
3.1.2 学生对于运动系统、运动与营养、运动损伤、健身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其中学生对于运动损伤和营养方面的知识掌
握更为突出。这些知识的渗入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为生活中更科学的锻炼提供指导。
3.1.3 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原理的理解,对更好的完成技术动作也有帮助。
3.2.1 要因人而异
对于男女生和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融入。例如:多数男生对于肌肉健身方面的知识更为感兴趣,女生则对减肥营养饮食方面的知识更为关注;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师生互动,共同进步;不同水平阶段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应该按照水平阶段学生个体差异、心理特点、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
3.2.2 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和运动项目的不同,要渗入相对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例如:长跑项目教师可以渗入有关“极点”、“第二次呼吸”方面的知识,教授学生摆臂与呼吸的配合。教师将知识碎片化融入技术练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这样对更好的完成技术动作也很有帮助。
3.2.3 要家校合作
鼓励学生将在体育课学到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回家教授给自己父母,让家长也能从中收益,对体育课的价值重新认识,养成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