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阳,李 凌
日本的露营活动始于欧美,在19世纪末由基督教青年会、美国童军组织等国际青少年组织传入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承袭欧美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日本的露营活动逐步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营地教育理念:促进青少年建立本国风土的自然观,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传承日本文化、日本精神。露营活动的开展以户外营地为载体,以营地教育为核心。而在我国,自户外营地的露营教育模式传入以来,营地数量的快速发展与几乎空白的科学研究之间的巨大矛盾正导致我国青少年户外营地经营混乱、生存艰难的现实问题。以户外营地为载体的露营活动及营地教育已经成为日本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对营地教育、营地建设的探索走在我国前面,因此对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日本露营活动的现状及启示研究是必要可行的。
日本露营活动由日本文部科学省作顶层设计,各都、道、府、县等区域露营组织、协会具体执行。在日本众多露营组织、协会中,旨在传播和推广户外露营活动、促进全国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的国家级公益组织——日本露营协会是日本国内最具盛名的露营公益组织。2016年,日本露营协会成立50周年暨第六届亚太国际露营会议的举办、《キャンプ白書 2016》的发行、《ビジョン 2020》的制定和《キャンプ安全 いろはかるた》的完成等系列活动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日本露营活动及营地教育的发展将进入下一个里程碑。本研究以《キャンプ白書 2016》为蓝本,旨在通过对日本露营活动的现状了解,为国内户外营地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2011年日本共有622.1万人次参与露营活动,平均露营时间为4.4天。与2006年的716.6万人次、4.8天相比,参营人次减少了94.5万,平均露营时间减少了0.4天。
图1 露营人次及露营时长变化图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07年和2012年“居民生活普查”)
由日本政府出资建设的公共露营地数量自1963年开始逐年增加,到1999年达到最高峰值后开始下降。私有露营地的数量在1996年开始超过400所,此后略有增减。整体而言,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日本露营地数量激增的年代,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露营地数量占绝对优势,以营利为主的私有露营地数量比例较低。
图2 露营地数量变化图
(数据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2011年“社会教育调查”)
一晚露营的费用(含高速公路的过路费、油费、扎营费、食物费用等)从2008年到2012年缓慢减少,但是2012年之后费用又开始增加,在2014年一晚露营的费用达到了23,383日元,比上一年提高了2,600日元。消费税的增长使扎营费提高,长期高价的油费等各种费用的变化使得整体露营费用逐步增长。
图3 一晚露营费用变化图
(数据来源:日本露营协会“キャンプ白書 2016”)
149家日本营地提供包含1天、2天1夜等共16种不同露营时长和低于5千日元、5千到1万日元等共计11种收费标准的露营活动。其中,有45家提供3天2夜的活动、15家收费在5千日元以下,36家提供2天1夜的活动、26家收费在5千日元以下,29家提供4天3夜的活动、收费在5千到1万日元和1万5到2万日元标准的各有6家。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由不同类型露营产品的供给量可推测:日本露营者更青睐于费用偏低、营期较短的露营活动。
表1 露营时长和参营费用
(数据来源:日本露营协会“キャンプ白書 2016”)
除日本全国范围内露营人次的减少之外,学生参营人数随着升学也出现减少。2011年有36.7万小学生、19.6万初中生、10.1万高中生参与露营活动。与2006年相比,每个教育阶段的参营人数都呈下降趋势,小学生减少了5.4万人,初中生减少了4.1万人,高中生减少了1.7万人。
图4 青少年参营人数变化图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07年和2012年“居民生活普查”)
平均有37.8%的日本露营者在孩童时期有过家庭露营的经历。按不同年龄段统计的数据来看,20岁以下的人群中有80%的人有过家庭露营经历,而70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比例只有16.7%。从不同年龄段的童年家庭露营比例可看出,随着日本露营活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从小就接触露营。
图5 童年家庭露营经历比例
(数据来源:日本露营协会“キャンプ白書 2016”)
2006年的数据表明:青少年参营率随着家庭年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但家庭年收入在1,500万日元以上的家庭除外。类似的趋势也出现在2011年的小学生中,然而,家庭收入对青少年参营率的影响在初中和高中生当中表现不明显。
表2 家庭年收入对青少年参营率的影响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07年和2012年“居民生活普查”)
导致青少年在营地中受伤的项目种类繁多。2014年青少年营地受伤项目调查发现:薪火类项目、运动类项目和建设制作类项目受伤率较高。就单项目而言,因切削工具和火的使用,使野炊的受伤率最高。而自由活动时间内受伤率高的原因是因为青少年在无人监督时掉以轻心,导致受伤。
表3 青少年营地受伤项目表
(数据来源:日本露营协会“キャンプ白書 2016”)
日本最早的一家营地组织始建于1884年。在343家营地组织中,成立于1884年到1940年近60年间的只有20家。1941年至1960年间,有67家营地组织成立;1961年至1980年间,有154家成立;1981年至2000年有68家成立,进入21世纪后,又有34家成立。从成立时间可以看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间,是日本营地组织成立、发展的黄金时代。
通过对日本343家营地组织和机构的调查发现,45%的营地组织类型为“非法人组织”,28%的营地组织类型为“公益财团法人”,这两种类型的营地组织占总数的73%。其中,日本露营协会属于“公益财团法人”组织。
图6 营地类型组织分布
(数据来源:日本露营协会“キャンプ白書 2016”)
343家日本营地组织的主要服务对象为青少年。受学业压力和年龄因素影响,营地组织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青少年开展不同数量、类型的露营活动。其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度最高,其次是初中生、小学低年级学生。
图7 营地组织服务对象
(数据来源:日本露营协会“キャンプ白書 2016”)
安全管理无疑是营地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343家日本营地组织中共有280家开设了该课程。其次开设较多的课程是户外生存技能和娱乐活动,分别有268家、250家营地开设了这两类课程。
图8 营地课程开设情况
(数据来源:日本露营协会“キャンプ白書 2016”)
除了满足青少年成长需要的营地课程和营地活动之外,日本营地组织还开设了其他类型的营地[5]。例如:寄养家庭营、阿依努传统文化营(阿依努是日本土著,生活在北海道地区,目前约有2万人)、针对从重症监护室恢复过来的儿童亲子营、父母/监护人营等。同样,还有一些混合营,如: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混合营、日本人和外国人混合营、正常儿童和残疾儿童混合营。此外,特殊需求营和灾难演习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比较2016年和2011年数据可知[5]:营地工作者数量在3人及以下、4至6人和11至15人的营地组织数量在减少,与此同时,营地工作者数量在7至10人、16至20人、20至30人和30人以上的营地组织数量在增长。
营地管理者雇佣营地工作者时,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筛选:1、是否取得营地指导员资格认证,2、是否受过专业训练,3、是否有过露营经历,4、年龄要求。比较2016年和2011年的调查数据发现[5]:营地管理者在聘请工作人员时更加重视其专业技能而不是营地指导员的资质;而在年龄方面,管理者更青睐经验丰富的年长者。
比较2016年和2011年数据可知[5]:营地工作者的每日平均薪酬有所减少。导致其每日薪酬减少的原因众多,最重要的两点是:1、无资历雇员的增多,2、露营时间的增长拉低了雇员的每日平均薪酬。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露营人数,营地管理者一方面积极聘请更多工作人员,另一方面招揽、培养无资历的新手。经验丰富且专业技能扎实的营地从业人员数量有限,因此营地无资历雇员人数的大量增加在整体上拉低了营地工作者的每日平均薪酬。
2011年约27%的营地工作者从未参与任何营地职业培训课程,而2016年这一比例下降至14%;每年参加2或3次培训的营地工作者比例从2011年的26%提高至2016年的43%[5]。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日本营地工作者参加营地职业培训课程的意识逐渐增强。
2011年日本全国露营人次比2006年相比减少了94.5万人次[5]。除全国范围内露营人次的减少之外,另有一明显趋势:学生参营人数随升学而减少,即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参营人数越少。这一趋势同时导致了日本参与露营活动的人口逐渐低龄化。
日本国家户外用品培训学校(National Outfitters Training School)的Hatsuo SATO指出,1983年当国家户外用品培训学校建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参营者都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然后四年级学生开始露营,一段时间过后三年级学生也参与进来。这种年轻化趋势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加入,参营者越来越年轻。在过去15年间,Hatsuo SATO为4到5岁的日本青少年提供露营服务。他认为日本青少年参营低龄化的趋势是由于升学压力造成的。一方面,由于升学压力,父母倾向于送孩子去补习班而不是营地;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父母考虑到读书年龄,于是在孩子们更小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到营地。
为参营者提供费用低于1万日元的短期露营活动的营地组织数量众多,而日本露营者也更青睐于费用偏低、营期较短的露营活动。此外,重视服务质量的高消费露营人群也不可忽视。149家露营组织中,有8家机构提供每次参营费用在5万日元以上的露营活动。参与高消费露营活动的这部分人群不仅仅满足于普通的露营服务,而是进一步追求个性化的高端定制露营活动。
平均有37.8%的日本露营者在孩童时期有过家庭露营经历,且20岁以下人群中有80%的人有童年家庭露营经历。可见日本年轻一代比起年长一代更热衷于和家庭成员一块儿露营。而日本营地组织的主要服务对象又是青少年。由此可推测,青少年及其家庭是日本露营活动的主力军,并且家庭露营模式已成趋势。
日本小学生参营率基本与其家庭年收入成正比(家庭年收入在1,500万日元以上的除外),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参营率与其家庭年收入无太大关联。
尽管近年来青少年缺乏活动的现状已经被日本媒体指出,但是想要孩子参加更多种类活动的父母或监护人的数量不断在增加。同时,由于经济原因无法参与活动的青少年数量也在增加。随后因家庭收入悬殊造成的青少年参与活动的差异性问题被指出。但是与其他休闲、娱乐活动相比,露营活动相对更便宜。因此可以推断:随着露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家庭收入悬殊造成的日本青少年参与活动的差异性问题正在被缓解。
日本营地中开设较多的课程分别是安全管理、户外生存技能和娱乐活动。此外还有登山行前准备、观察自然、环境伦理与自然历史、学习方法和技术教学等课程内容。在营地课程内容设置上可以看出,日本营地课程越来越多样化,课程体系涵盖了户外运动、野外生活、自然观察和学习方法等版块。
青少年是营地活动参与的主要人群,但随着露营活动的蓬勃发展和受日本国内社会的需求影响,越来越多的为不同人群开设的其他类型营地也逐步走向大众的视野。
来自基督教青年会横滨分会的Hiroyuki SEKI一直呼吁日本大众增加对特殊需求营和灾难演习营的关注。他指出:他们营地在过去不能为想参与露营的残障人士或者需要特别照顾的人群提供足够的露营机会。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这些人群参与露营以及营地工作者获取他们需求变得更加容易。数量渐增的户外研讨会和户外培训为参与者提供技能支撑、户外装备的技术性改革,Hiroyuki SEKI认为这两点可能是促使特殊需求营兴起的重要原因。1995年阪神大地震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之后,随着日本大众对灾难预防的关注渐增,灾难演习营开始兴起,并教授在灾难事件中逃生的实用技能。在三浦市,基督教青年会横滨分会还提供亲子灾难演习营。随着“全民露营”口号的推广,Hiroyuki SEKI认为营地活动会越来越多样化并且吸引各种各样的人群能够参与其中。
(1)不同规模营地的工作人员数量的变化,尤其是小型营地工作者数量的减少和大型营地工作者数量的增长;(2)经验丰富且专业技能强的年长者更受营地管理者青睐;(3)营地工作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意识的增强。以上包含营地工作者数量、雇佣资质和职业培训意识在内的转变,表明日本营地组织市场分化日益明显、营地组织管理模式逐渐成型。
日本露营活动及营地教育的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从19世纪末承袭欧美模式发展露营活动,到20世纪中叶结合本国文化来转变发展理念,再到21世纪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生活能力为主题的营地教育的发展,日本露营活动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历经百年发展,如今日本露营活动呈现如下特点:(1)参营人次减少,参营人口低龄化;(2)费用偏低、营期较短的露营活动更受日本露营者青睐;(3)青少年及其家庭是日本露营活动的主力军且家庭露营模式已成趋势;(4)日本小学生参营率基本与其家庭年收入成正比,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参营率与其家庭年收入无太大关联;(5)日本营地课程内容丰富,营地课程体系较为完善;(6)日本营地活动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且针对不同人群开设的其他类型营地兴起;(7)日本营地组织市场分化日益明显、营地组织管理模式逐渐成型。
6.2.1 建设标准化户外营地,构建营地分类体系
开展露营活动、普及营地教育的基础是营地。近年来,随着《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方案》等文件的发布,政府关于如何建设标准化户外露营地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但是对于营地的建设规划、工程进度、设备采购及经营管理并没有详细标准,对现有营地的活动开展、人员培训、机构设置等缺乏监督管理[6]。在进一步细化标准化户外营地指标的同时,相关的营地分类标准及体系也应及时制定发布。
6.2.2 细分露营人群,开设不同类型营
青少年无疑是现阶段露营活动的主力军,但是从日本露营活动的发展特点来看,未来露营人群的划分会更加精细,不同人群的露营需求也不一致,其他类型营地的兴起是必然趋势。
6.2.3 完善营地课程内容,构建营地课程体系
国外营地发展多年,各国虽然在发展理念少各有偏好,但户外营地课程体系基本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增添一些特色课程来体现本国文化特点[7]。国内露营活动的开展和营地教育的普及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营地教育理念、营地课程内容等认识不够,而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教育实践的推动。在野外生活、户外运动、自然观察和社会文化研习这四个部分营地课程之中可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营地课程体系。
6.2.4 加强营地工作者人才培养,健全营地培训机制
营地工作者主要分为营地管理人员、营地指导员和后勤人员。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水平、指导员的教导服务水平和后勤人员的全面保障服务制约着营地的发展经营状况。营地需要具备跨学科、多领域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和健全的培训机制,需要培养既有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又懂经营管理、运营服务,既有高水平文化素养,又懂户外运动知识的专业人才队伍,如此才能保障营地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