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艳,徐玉慧,梁杰,王劲松
(1.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1;2.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1)
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不断加大投入,预防接种防病措施已普遍实施,适龄儿童通过预防接种,很大程度上预防控制了相关传染病的发生[1-5]。本研究对扬州市2015~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的所有2015~2017年扬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 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个案数据,覆盖所有接种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NIP)疫苗和非NIP疫苗的人群。涉及到的疫苗包括: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BV)、脊灰疫苗(0PV)、百白破疫苗(DPT)、麻疹疫苗(MV)、A群流脑疫苗(MenA)、乙脑疫苗(JEV)、麻腮风疫苗(MMR)、甲肝疫苗(HAV)、A+C群流脑疫苗(Men AC)、白破疫苗(DT)。疫苗接种剂次来源于江苏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2015~2017年疫苗接种剂次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2015~2017年扬州市统计年鉴。
将扬州市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发生且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导出,形成Excel2003文件后进行数据整理,采用描述性方法对AEFI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扬州市现辖7个县(市、区),2015~2017年全市共开展30种疫苗接种,共计3244347剂次,AEFI报告总数2166例。其中一般反应最为多见,有1919例,占总个案数的88.60%;异常反应有235例,占10.85%;偶合症12例,占0.55%。无心因性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3年AEFI报告率分别为6.32/万、6.49/万、7.24/万,平均6.68/万。
2.2.1 年龄和性别分布
2166例AEFI病 例 中, 男性1211例,占55.91%;女性955例,占44.09%,男女比为1.27∶1,以男性为主。估算男女AEFI发生率分别为3.73/万和2.49/万。在所有AEFI报告例数中,≤1岁年龄组最多,共1687例;占77.89%;2~4岁组271例,占12.51%;5~7岁组167例,占7.71%;≥7岁组最少41例,占1.89%,见图1。
图1 AEFI年龄分布发生情况
2.2.2 报告地区分布
2015~2017年,全市所辖7个县(市、区)均有AEFI报告,以报告病例构成统计,江都区报告最多共453例,占全市的20.91%,其次邗江区报告426例,占19.67%,开发区报告最少84例,占3.88%(见图2)。以报告率统计,江都区最高,为9.01/万。
图2 AEFI地区分布发生情况
2015~2017年全市每月均有AEFI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3~9月,共计1627例,占75.12%,其中夏季报告病例较多,6月报告数最高为303例,其次7月份报告293例,全年1、2月份最少,分别为64例、76例,分别占2.95%、3.51%。
因为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易引起一过性的发热或红疹,一般3 d内即可恢复,也可能与日常工作中开展麻疹应急免疫和强化免疫的活动有一定关系。百白破疫苗中含有氢氧化铝等成分的吸附剂,颗粒较大,若接种操作前未充分摇匀、操作手法不正确、剂量过大等易导致接种部位难吸收,从而引起皮下硬结或无菌性脓肿[6-9],且百白破全程需接种4剂次,多次接种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率。同时,AEFI报告率细菌类疫苗要高于病毒类疫苗,分别为11.37/万和5.35/万。这是因为两者间成分有异,细菌类疫苗内吸附剂含量较高,存在的微量内毒素也较易引起发热,而病毒类疫苗的吸附剂含量较低,较少引起局部硬结和无菌性脓肿。发生AEFI的不同种类疫苗中,从AEFI报告发生率方面来看,扬州市一类疫苗中麻疹疫苗最高,报告率达24.42/万,与常琳报道基本一致[10],其次是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报告率达16.98/万。
尽管目前使用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但也有极少数人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预防接种副反应,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由此而引发的纠纷和索赔案件也越来越多,给免疫规划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通过AEFI监测工作,调查核实AEFI监测病例发生情况和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影响和危害,不断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