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英
陈秉信乡试硃卷封皮
陈秉信履历
朱(硃)卷是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物,事实上是科举制度在逐步完善过程中的一种防弊措施,初现于明清。所谓“乡试硃卷”是清代学子参加乡试(即考举人)时所作的试卷。参加乡试、会试的考生以墨笔答卷,其墨笔试卷密封后,需经专门会录人员用朱笔重新誊写后送交考官,以防止考官辨认出考生的笔迹面舞弊,这份重新誊写后的红彤彤的试卷誊稿即称之为“朱卷”。这些朱卷送交阅卷官评阅,从中选出部分优卷,再由主考官将这些卷子按水平高低排出名次。
乡试或会试中式后,一些学子将本人在考场中所作之文章刊印成册,馈赠亲朋好友,以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这类刊印的朱卷,先载自己的姓名、身份、籍贯,继载自己祖辈以及兄弟叔侄、妻室儿女,附载受业、受知师,最后选登自己考试所作八股文三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篇。荣成市档案馆馆藏的《山东乡试硃卷》即属于此种情形。
荣成市档案馆馆藏的《山东乡试硃卷》是我馆通过挖掘线索于2016年9月份专门从山西省征集来的,为线装本,长23.5厘米,宽14.2厘米,是乡试中式第六十一名举人陈秉信在清道光乙未年(1835年)的恩科硃卷全文。全书共十四页、二十八面,分为三部份:首先为履历;其次为科份页,记载本科科份、中式名次、主考官姓名官阶与批语等;最后为试卷与文章。其中,履历内容尤其繁详,除本人姓名、字号、排行、出生年月、籍贯、撰述、行谊之外,尚记载本族谱系,谱系简者,可只载祖妣三代,繁者,上自始祖下至子女、同族尊长、兄弟侄辈以及母系、妻系均在加载之列。另外,凡有科名、官阶、封典,著作亦注入名下。再录师承传授,如受业师之姓名、字号、科名、官阶等等。
陈秉信履历
馆藏的《山东乡试硃卷》形成于清道光乙未年(1835年),距今有180余年,保存完整、无破损,是中国清代科举制度的实物见证,对研究清代的科举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秉信字子符,号庆堂,行八,清嘉庆壬戌年(1802年)四月二十五日未时生于山东登州府荣成县城西南沽泊陈家村,即今荣成市崂山街道办事处河南村。根据《荣成市地名录》考证,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鞠、彭两姓相继徙至沽河南岸分建两村,名河南鞠家、河南彭家,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陈氏祖庚新从今荣成市大疃原横山窑迁至鞠家居住,清乾隆六年(1741年)陈姓一门双中“进士”。后两村合并,更名沽泊陈家,清末改称河南陈家,后简化为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