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管理在住院脑卒中患者膀胱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11-08 08:19易院珍辜玉华郭春红潘火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0期
关键词:尿管间歇膀胱

易院珍 辜玉华 郭春红 潘火英

1.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赣州 341000;2.江西省德安县中医院,江西德安 330400

脑卒中(CVA)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因血管阻塞、脑部血管破裂使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形成的一种脑组织损伤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休克、呛咳以及偏瘫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的影响[1-2]。临床上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行膀胱护理有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实施能帮助患者的尿管更快拔除,并能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3]。本研究选取我院的住院CVA患者,对实施路径管理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7年 4~12月收治的 30例住院CVA患者,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研究组男8例,女7例;年龄60~79岁,平均(69.54±3.27)岁。 对照组男 9例,女 6例;年龄 62~81 岁,平均(71.55±3.26)岁。两组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①经临床检查,患者均符合CVA的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能积极配合临床护理的患者;③本研究均已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意识不清,或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临床护理的患者。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膀胱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告知患者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使用导尿装置进行尿液引流控制,对患者的疾病史和临床症状进行了解,并予以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等。

研究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路径管理,具体操作内容如下。①入院第1天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观察膀胱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有异常,护理人员根据医生诊断对患者行入院宣教。对患者的小便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带入尿管,若患者的膀胱充盈、小便困难,且尿培养为阴性,可给予间歇导尿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泌尿系B超、尿细菌培养检查,若患者的泌尿系统在B超检查下显示异常,则需进行膀胱造影。②入院第2天:需对膀胱功能详细的观察,并且对其饮水、输液的具体情况予以评估。③入院第3天:应在对患者输液、饮水情况评估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具体的饮水计划,并对患者的膀胱功能情况予以持续性的观察。④入院第4天:告知患者实施间歇导尿操作的目的、具体方法、准备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并根据患者的膀胱功能情况对间歇尿频情况进行判定。同时,将临床检查、治疗以及相关护理的具体方法告知患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实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提升治疗信心。⑤入院第5~7天:对患者实施间歇导尿操作,观察患者的输液、饮水以及排尿情况,了解患者的间歇导尿次数。⑥入院后第8~9天:对患者间歇导尿成功,护理人员对患者行相关知识宣传;若间歇导尿未成功,且有感染的情况,取患者的尿液培养,让患者多饮水,为其制定饮水计划。若患者的尿培养结果为阴性则需重新予以间歇导尿。⑦出院:患者的尿管已拔除,可正常小便,出院时给予宣传教育指导;若间歇导尿失败则需对患者行自行间歇导尿指导,并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出院健康教育指导,帮助其办理出院手续。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膀胱护理知识的认识度、护理配合度、尿管留置时间、拔管率情况,患者相关排尿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并详细记录。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了解,共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的膀胱护理知识认知度及护理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项关指标的比较[n(%)]

2.2 两组尿管留置时间及拔管率的比较

研究组的尿管留置时间为(4.55±0.86)d、拔管率为93.33%(14例);对照组的尿管留置时间为(8.04±2.05)d、拔管率为53.33%(8例)。研究组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相关排尿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的夜尿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且需诱发排尿的人数与24 h的漏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相关排尿情况的比较(±s)

表2 两组相关排尿情况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夜尿间隔时间(h)诱发排尿的人数[n(%)]24 h漏尿次数(次)研究组对照组t/χ2值P值15 15 2.85±1.13 2.12±0.18 2.471 0.020 1(6.67)7(46.67)6.136 0.013 2(13.33)8(53.33)5.400 0.020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9例患者十分满意、5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共有14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6例十分满意、3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共9例护理满意,满意度为60.0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

3 讨论

CVA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期间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对急性期的患者常要对其实施导管留置操作,但对尿管拔管和留置期间的护理措施,临床上并没有统一的规范[6]。所以临床上对该类患者需要制定详细的护理路径,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指导,帮助患者更早的行尿管拔除,从而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住院费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7-9]。临床上对住院脑卒中患者实施膀胱管理路径,可对其膀胱护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管理路径能使临床护理操作更加具有根据性和方向性,减少操作盲目性,提高患者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好感度与信任感,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能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0-12]。同时,膀胱路径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因带管而产生的不适感,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治疗过程的了解,提高健康知识认知度,愿意更加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13-15]。另外,膀胱管理路径的实施能使临床治疗项目更加程序化、细致化和标准化,提高总体上的治疗效率,使医院资源管理和利用更加优化,使患者脑卒中患者膀胱治疗及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得以强化,并且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16]。临床上对患者实施膀胱管理路径,能使患者的夜尿间隔时间延长,并且能减少诱发排尿的人数及患者24 h漏尿次数,使总体上的膀胱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细致、有针对性的膀胱护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对其的好感度和信任度,提升护理满意度,从而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膀胱管理路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配合度以及膀胱护理知识的认识度明显提高,尿管留置时间更短、尿管拔管率更高(P<0.05),患者的夜尿间隔时间更长、需诱发排尿的人数、24 h漏尿次数更少,且护理满意度更高。提示在临床上实施膀胱管理路径予以脑卒中患者膀胱护理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对住院CVA患者实施膀胱路径管理,临床效果显著,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认知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尿管间歇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