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娟 盛传玲 张秀英
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九江 332000
脑卒中(CVA)是指由于机体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1]。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及患者经济能力的限制,大多数CVA患者急性期接受住院治疗,康复期转回家庭或社区。跌倒是CVA患者的一种主要且频发的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生跌倒,极大可能会导致CVA的复发,甚至危及生命[2]。CVA存活患者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出院后的跌倒发生率为37.5%~73.0%[3],可致躯体及心理受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国内CVA的护理重点在患者住院期间,而对于出院后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计划,提供康复护理指导,对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延续性护理是设计一系列有全面性、合作性、协调性和延续性的护理活动,以确保患者由医院返回到家庭和社区时仍能获得持续性的健康照顾,包括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并在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症状控制和生命质量方面获得护理成效,使患者有良好的健康结局[4]。延续性护理工作需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通过日常的、直接的、持续的、动态变化的护理工作形成与患者及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从而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逐渐达到生活自理,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出院后CVA患者的紧密追踪随访,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预防患者跌倒中的作用。
选取2017年1~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VA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5]制订的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参加本项目。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认知障碍、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患者;②伴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者;③临终患者。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 33~67 岁,平均(61.32±7.53)岁;脑梗死 36 例,脑出血14例。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9~65岁,平均(64.47±6.99)岁;脑梗死31例,脑出血19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成立延续护理小组,由2名康复师和5名具备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组成,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均有5年以上神经内科工作经历。对照组出院前予以常规出院指导、“预防跌倒指导”等防跌倒告知,出院后1周电话随访。观察组除了予以以上常规出院指导外,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及观察记录表,按护理程序给予紧密追踪随访。①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电话回访,第4周由1名康复师和1名护士上门访视,以评估患者家庭跌倒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患者及家属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对患者的遵医嘱用药、康复功能训练、安全居家环境、疾病相关知识、跌倒危险因素相关知识、跌倒应急预案、康复计划执行情况等,并根据评估情况给予干预指导;②出院后第2~6个月每月电话回访,每2个月由1名康复师和1名护士上门访视,对患者家庭防跌倒措施、患者及家属的防跌倒知识进行纠错改正,对患者的遵医嘱用药、康复功能训练及执行情况进行强化或更新。
出院前及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功能恢复状况评定,采用功能独立能力评价量表(FIM),该量表从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6个方面,18个条目给予评分,每个条目得分 1~7分[6]:①完全独立(7分);②有条件的独立(6分);③监护和准备(5分);④少量身体接触的帮助(4分);⑤中度身体接触的帮助(3分);⑥大量身体接触的帮助(2分);⑦完全依赖(1分)。总分18~126 分:①126分为完全独立;②108~125 分为基本独立;③90~107分为有条件的独立或极轻度依赖;④72~89分为轻度依赖;⑤54~71分为中度依赖;⑥36~53分为重度依赖;⑦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⑧≥18分为完全依赖。对两组出院后1~6个月内的跌倒例次进行累计并记录。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出院前两组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院前后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FIM评分高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FIM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FIM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出院前 出院后6个月 t值 P值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50 50 86.25±23.12 84.84±25.14 0.421 0.665 92.11±30.43 119.28±21.49 4.145 0.000 0.895 4.679 0.334 0.000
对照组出院6个月内发生跌倒累计11例,发生率为22%;观察组发生跌倒累计3例,发生率为6%,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P<0.05)。
CVA患者由于下肢肌肉力量、关节活动范围及平衡功能下降,容易发生跌倒[7],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但这类并发症并非完全是意外发生的,而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8]。积极地开展CVA患者出院后的跌倒预防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跌倒的发生,减轻患者由跌倒所致的伤害。研究表明,通过延续性护理对CVA患者出院后跌倒危险因素的预防,可有效减少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跌倒发生率,减少对身体的损伤[9]。
《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10]中提出,要将护理服务领域延伸至社区、家庭,有条件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是我国医疗改革发展的趋势。延续护理是在1981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护理学院的研究者提出,20多年来,该护理学院的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延续护理研究[11-13],延续护理对多种疾病患者具有减少卫生服务利用、改善健康预后、提升患者满意度的积极效果,并将研究结果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但目前我国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开展效果一般,大部分医院的延续性护理不完善,这反映出医务工作人员对延续性护理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患者及照顾者希望在出院后能得到专业的护理方案,而这些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14]。
本研究收集国内外延续性护理的资料[15-16],制订了对CVA患者出院后跌倒预防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对两组研究结果显示,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发生跌倒3例(6%),显著低于对照组 11例(22%);FIM 评分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设计在出院前应用FIM对患者进行独立性功能评估,确定患者的实际残疾程度和自理能力,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依赖程度,制定详细的个性化防跌倒健康教育处方,建立有利于提高CVA患者康复的家庭支持系统,协助患者家属对出院护理环境进行改造指导并提供信息支持。利用电话随访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出院后的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通过与家属交流,可以修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并提供心理支持,可以快捷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以上一系列延续性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CVA患者出院后跌倒的发生。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预防CVA出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值得交流和推广。但如何将延续性护理整合为护理工作的一部分,进一步将其系统化、规范化、个体化及常规化,仍是尚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