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玉玲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不仅事关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会在更深层次上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要素流动、产业集聚、市场形态乃至城乡格局产生积极影响,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也被称为“第六产业”,基于此政策背景,“第六产业”的概念在我国开始见诸媒体。面对经济新常态,总结黄三角农高区发展第六产业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措施,加快黄三角农高区第六产业发展,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一)第六产业的起源与内涵。“第六次产业”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农协综合研究所所长、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在上世纪1996年代提出。他认为,第六产业是一种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其内涵是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不仅从事种养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销售及观光旅游等二三产业,推进与农业相关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2008 年,日本政府在《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中首次提及“第六产业”。
(二)我国发展第六产业的政策理论和实践基础。原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自2012年以来,倡导发展第六产业,除一二三产业外,还有第四和第五产业,第四产业是有信息公共平台支撑条件下的电子商务及其服务业,第五产业是文化支撑服务平台下的创意产业及其服务业,一二三产业融合被称为中国的第六产业。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被认为是中国发展第六产业。
1.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研楼
2.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美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药用菌智能化生产加工产业示范项目
3.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展示中心黄瓜种植示范区
(三)我国发展第六产业的背景与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条件大幅度改善,尤其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成绩令人欣喜,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很不牢,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日益突出,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既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一)总体思路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以打通田间到餐桌、营养到健康、物质到精神三个“绿色通道”为主要任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着力培育产业融合主体,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为连线,以农高区为面建设技术领先、业态高端、模式先进、链条完善、循环高效的的第六产业集群,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1.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行业领先的大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管理规范、带动力强、服务优质的研发孵化平台,培养出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效益良好的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引入一批精通农业、运作规范、引领力强的工商资本,形成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第六产业基地建设的新局面;
2.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探索建立农民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实现机制,基地内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尤其是农民能够从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润,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
3.率先建立第六产业体系各环节技术标准,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与盈利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4.打造多业态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东部沿海乃至全国提供示范。
(一)主要做法
1.建立物联网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高效生态安全原则,选择了水稻、海参、大闸蟹、食用菌、有机蔬菜、奶制品等特色农产品,采取技术辐射、产业互动、利益链接等形式,建设有机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
2.设立第六产业发展基金。2015年7月底,黄三角农高区联合中农高科(北京)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科农控股集团签署了“第六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基金总规模10亿元,一期规模5亿元,基金重点投向生物高科技、现代农业、农业高新技术等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项目。
3.建立农产品社区直销配送平台。农高区鑫立方集团公司与山东蓝海集团合资成立山东物华天宝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83亿元,建立农产品社区智慧体验配送平台,打通农产品生产基地与消费者之间的通道,实现消费者订制下的优质农产品进社区、从田间到餐桌的直线供应。
4.策划第六产业公信力和产品品牌。与上海上官、北京京兴恒大、北京赞伯等文化创意机构合作,为基地企业提供品牌策划、品牌孵化、营销推广和渠道建设等保姆式服务。对第六产业公信力品牌、同城配送品牌、水稻品牌等进行了策划,并统一注册了“农高优+”公信力品牌。
5.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框架。投资4000万元在农高区建设黄三角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大楼,为整合全市农、林、牧、渔四部门检测资源,建成区域性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二)黄三角农高区第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尽管一二三产业融合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产业融合方面存在要素瓶颈约束、投入渠道窄、协调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基地内经营主体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第六产业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物联网的作用发挥不够,龙头企业积极性不高,带动作用不强。
(一)种养结合型:种养结合型模式实质是推进农业的内部产业的融合,其核心是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建设现代的饲草料产业体系,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三元种植示范基地、蓝海生态农业基地等重点项目。
(二)产业链条延伸型。该模式是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型的产业融合。在第六产业基地内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主要包括美奥食药用菌全产业链构建开发示范、大地乳业种养加一体化、一邦物联网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
(三)高新技术渗透型。高新技术渗透型的产业融合是以农高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试研发基地、山东省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构成的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为基础,以生物基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向农业领域扩散和渗透,进而形成的产业融合,引起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主要包括2万吨/年长链二元酸产业化、广元盐生植物功能保健食品加工等重点项目。
(四)农业功能拓展型。功能拓展型的产业融合,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从单纯的产品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的拓展。主要包括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试验平台、生态牧场等重点项目。
(五)多元复合型。多元复合型的产业融合,主要是指以农业为基础,融合生产加工、科技研发、仓储物流、商务会展、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生态旅游、养生休闲、文化创意等多个相关产业于一体化的复合型多功能农业综合体,呈现一、二、三产业各领域全面拓展,多种业态并存良好格局。主要包括现代农业孵化展示区、农产品社区体验配送等重点项目。
(六)农业新业态型。农业的新型业态是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结果,包括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农业主体公园、农业节庆活动和农业科技创意等。主要包括光伏农业、陆基化封闭式循环水三文鱼养殖、互联网+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
1.培育多元化主体。一是做强研发孵化平台。支持农高区内科研研发、孵化平台成果产业化,鼓励科研人员创办或以科研成果入股参与产业融合项目开发,提高研发团队或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收益中的比例。二是扶持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注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与市场的连接,通过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加强组织化指导等方式,促进产销对接;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自身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初加工、地产地销等产业形态,促进产业融合。三是做大做强农业高科技龙头企业,在科研项目立项、研发资金和成果转化方面加强扶持,鼓励研发平台就地转研发成果,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四是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商业模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合,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抱团营销,探索协同创新机制。
2.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一是创新订单型利益联结与共享机制,建立订单农业信用体系,规范订单格式、内容和签订程序,逐步实行合同可追溯管理。将利益联结机制与政策支持相挂钩,保障参与第六产业的各方利益共享。二是创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型利益联结与共享机制。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让农户、科研人员以股东身份参与到龙头企业和产业化服务经营中来,打造新型经营主体之间、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三是强化开发、生产、销售环节链式利益联结与共享机制。依托核心企业及研发服务平台,利用产业链和价值链整合各方利益主体,建立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和上下游链接的质量追溯体系,着力打造纵向和横向产业联盟。
3.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让市场主导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企业在生产加工、物流配送、检验检测、品牌营销等环节,采取市场化运作。同时基地内企业和创业者所需的专业性服务,由社会专门中介机构和各类专业技术研发服务机构提供。
4.以互联网+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引领第六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围绕第六产业基地建设的农业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第六产业基地行政管理水平。二是围绕第六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农业生产智能化。三是围绕第六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1.完善第六产业发展的人才培训培养机制。充分发挥黄三角农高区职业农民培训学院、中荷设施农业培训学院、农科院研究生院等培训机构的作用,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负责人、专业合作社管理者、龙头企业领导层、农民企业家和农产品网店经营者开展专家授课、参观考察、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2.开展金融创新,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金融对第六产业发展的支持,引导信贷资金向一二三业融合领域投放,推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等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以提高金融服务一二三产融合的质效。发挥自身科技金融、土地金融创新的优势,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为第六产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3.建立第六产业基地准入机制。进入第六产业基地的企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和标准:一是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有一定生产规模,产业链相对完善,周边环境及设施配套良好;二是所生产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生产标准,如产品能够达到认证标准或有标准生产规程;三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健全,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网络稳定、监控可视等,并运用物联网信息化技术保障内部生产管控;四是产品通过三方检测机构或全国检测机构诚信联盟的抽检及认证。
4.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制建设。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为目标,从农产品质量标准、投入品到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