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真
【摘要】亲职教育的研究需要多元化的学科理论支撑,本文在成人学习、生态系统和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基础上,从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和成年子女的父母两个角度,尝试挖掘这些理论对亲职教育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多元理论 亲职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240-01
四、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教育学的概念最早由诺尔斯提出,他将其定义为“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包括四大基本理论假设:第一,成人是具有独立自我概念的个体,他们有能力判断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成人学习是自我导向为中心的学习行为;第二,社会生活使成人拥有丰富而多样的社会经验,这些经验是成人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成人学习的重要推动力,但经验定势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第三,不同于青少年“延宕应用”式的学习,成人学习紧紧围绕日常的社会生活展开,更强调知识的即时价值,因而具有“问题导向”的特征;第四,成人学习与其社会角色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成人学习理论对亲职教育研究的启示在于:
首先,亲职教育要以父母为中心,关注父母的教育需求,在提供有针对性、多样化的亲职课程前提下,积极推动“菜单式”的学习模式,帮助家长制定满足需要的课程。
其次,亲职教育过程中,要将家长的已有教育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要积极促进家长间的相互交流,透过教育经验的共享,及时协助家长回顾与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
再次,亲职教育要以“问题导向”为核心,认真研究每位家长的教育诉求,以教育问题为构架,力求突出亲职教育的实际指导意义,要能满足家长的学习期待,保护并激发家长的学习动机。此外,亲职教育还应注意培养家长的教育警觉性和敏感度,不断提高家长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最后,亲职教育要满足家长不同阶段的亲职需求,针对教育需求开展亲职活动,为不同亲职阶段的家长提供防御性、弥补性以及发展性的系列亲职教育服务,同时还应帮助家长克服亲职角色带来的消极影响。
五、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发展中的个体处于一系列的环境系统中,个体与环境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系统,这个系统由小到大依次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以及宏系统。第一层微系统,是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第二层中系统,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微系统相互联系组成,个体通过中系统不断完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第三层外系统,由两个以上的关联系统在同一个间接的外在系统中发生关联构成,即个体未直接参与却对个体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包括父母的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经济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等;第四层宏系统,它指嵌套于以上三类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环境,主要有社会的文化意识、价值观、文化习俗等。
生态系统理论对亲职教育研究的启示在于:
首先,亲职教育除了要帮助父母具备相应的亲职知能以外,还要注意指导父母的自我认识以及其对亲职角色和家庭关系的认知。父母自身的修养、人生观、价值观、亲职态度、学习能力、夫妻关系、家庭互动、家庭关系的协调与处理等都会对亲职教育的实施产生极大影响。
其次,亲职教育的实施有赖于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区的合作与沟通,彼此间的相互了解,更有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为父母提供更优质的亲职咨询与帮助。
再次,社会应给予父母最大的理解与支持,为父母的亲职学习提供社会支持。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加强亲职教育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亲职教育的认识;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各类资源,利用学校、社会等多个系统间的密切配合来科学促进亲职教育功能的发挥。
最后,亲职教育要不断丰富研究内容。如果把家庭看作一个有机系统,那么影响亲职教育的有四层次系统:一是以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父母角色认同、父母自我成长等为主的微系统;二是以家校合作、家区合作、父母参与等为主的中系统;三是以父母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生活为主的外系统;四是以社会环境、与亲职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等为主的宏系统。
六、教育人类学理论
博尔诺夫是德国著名的教育人类学家,他对教育人类学的主要贡献在于“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博尔诺夫认为把连续性作为教育过程的本质并不全面,因为它“把阻碍和干扰教育、导致教育失误或完全失败仅仅归结为偶然的,来自外部的干扰。”事实上,与教育的连续性相比,“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成分”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强调“危机”和“遭遇”。“危机”是“突然出现的较大的且又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如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家庭危机、婚姻危机、成熟危机等,危机往往在某一节点上导致人的非连续性发展,它具有一定破坏性,但更具有积极意义。“遭遇”是“少数重大的特定的经验”,它们中断生命的连续性,对人生产生强烈振荡,使人生失去原来的秩序而转向一个新的方向,因此遭遇过程对人的自我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思想对亲职教育研究的启示在于:
首先,亲职教育要加强父母在子女转折期的指导能力,例如子女入园、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入大学、就业、结婚、生子等。每一次的“危机”都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然而“危机节点”的顺利过渡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父母对子女成长的支持与指导就显尤为重要。家长要在不同时期给予子女有针对性的帮助与疏导,不仅要帮助他们顺利渡过人生危机,还要使培养他们处理人生危机的能力。
其次,亲职教育要帮助父母提高调试健康心理的能力。现代社会工作压力、价值冲突等常使人陷于患得患失的境地,亲职教育不仅要关注父母亲职知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家长心理调试能力的提高。既然“危机”和“遭遇”不可避免,那么就要帮助父母培养一种处变不惊、冷静沉着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的意志力、判断力、心智力不断增强,这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禀赋,一种直面苦难的勇气和随时准备应付突然遭遇的意志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亲职教育真正成为一种促进生命成长的实践活动。
总的来说,亲职教育在我国的实践与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方面的发展尚不完善。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亲职教育研究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涉及的理论思想远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跨学科多元化的理论视角,势必能在未来进一步推动亲职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东.美国当代成人学习理论述评[J].中国成人教育,2007
[2]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
[3]陈艳芳,刘小红.生态系统理论对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J].青少年发展与教育,2010
[4]易凌云.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迪[J].教育评论,2001
[5][德]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51页
[6][德]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