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顺
摘 要:互动教学有利于构建平等、民主、开放、自主的生态课堂,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了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互动教学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课程改革的实施使互动教学理念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所谓互动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主体性、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交流与沟通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本质特征,互动教学正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互动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构建民主、平等、交流、合作、创造、生成的生态课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很多教师在应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理论认识的偏差,导致在教学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分析互动教学的突出问题并寻找针对性对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小学语文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互动教学得到广泛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互动教学带来了语文课堂的很大改观。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互动教学存在认识简单、机械理解的现象。课堂互动也停留在较浅层次,没有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具体表现在:一是课堂互动游离于文本之外,互动过程不顾文本、不顾作者、不顾语境,学生根本没有真正走入文本,表面上气氛热烈但实际上缺乏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二是师生互动华而不实,存在只行动不心动的现象,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形式上的互动,却没有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来设计互动过程,将课堂互动局限于“一问一答”的简单行为;三是生生互动中参与不均衡,小组成员参与程度不一,互动涉及面窄,有的学生承担大部分工作在互动过程中占据主导,也有的学生甘愿当“听众”,坐享其成,被动参与。
二、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改进策略
1.注重创设情景,激发互动参与欲望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实现真正的有效互动,生动形象的课堂情景是一个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要立足文本和小学生的特点,营造新颖独特而又贴合文意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过程。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的语境和内涵,使教学情景围绕教学目标来创设,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应呈现系统性、秩序性;其次教师应贴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文本内容与儿童认知经验的结合点,有效引入文本内容,鼓励和吸引不同的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过程。
2.贯穿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生疑、质疑
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保证课堂互动效果的重要条件。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充分承担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充分的酝酿和思考中激发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首先,教师要在提出互动主题以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与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对话,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开展讨论和分析交流,在合作中碰撞思维、交流心得;第三,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对于没有充分理解、不能形成个人观点的学生要进一步引导和阐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不同的思想觀念,真正发挥合作互动的应有功效。
3.树立平等教育理念,构建开放民主的课堂状态
互动教学要求建立在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状态下,让师生没有任何心理包袱的融入互动过程,主动展开思维,积极接纳他人的观点,在彼此的交流和交融中达到既定目标。首先,教师应放下师者权威,树立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全身心投入到与文本、与学生的对话之中;其次,要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开放的心灵融入互动过程,教师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观点的学生,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引导,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
4.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基于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发展特点,只有使互动内容和互动过程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的个人发展基础之上开展讨论和交流,才能使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中充分思考,进入思维的新高度。首先,教师应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人发展水平和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努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引导和互动交流指向精神的升华。其次,要设定合理的互动目标,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互动过程进行整体调控,在学生的思维障碍处适当点拨、启发,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通过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来解决问题。
总之,互动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合作、探究、自主、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增长知识、深刻体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唐玉婷.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191.
[2]龚毅.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