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燕
阔别十二年第一次回西昌。从飞机上下来,当双脚亲吻这块热土时,轻声地说:“我回来了!”我突然感觉一股电流从脚尖击到头顶盖,两眼雾气萦绕,继而被雨淋一般,脸颊湿了。那天的西昌,晴空澄碧,远处的天空有朵朵白云,像谁丢失的两行诗,不由得想起被人说烂掉的一句话:诗和远方。我一直盯着它们,直到眼前变得清晰,心头梗着的东西消失,才拽着行李往出走。
我这才意识到,刚才那种头晕目眩,心动过速的感觉,不正是自己当兵后第一次回家探亲的感觉吗?
自从当兵离开家后,每次回家探亲,一进家门,我都会情不自禁落泪……
这次回西昌,怎么和回娘家的感触一样?
没有人告诉过我,我这一生会怎么样,但我的很多感觉的出现,都跟这片热土、山水、花草、味道的滋养息息相关。
一九七九年十月,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拐点。那时候,中国的大门渐渐地向世界敞开,大多数人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改革开放,而部队面临的却是精简整编,或叫大裁军。这一年,我正处在美丽的年华。这一年,我还刚刚入伍,军装没穿满一年,就遇到了军队整编,要裁减兵员,我和一大批战友便成了被裁的对象。说真的,我要感谢精简整编,它给了我机会和西昌结缘,我被调到了西昌某部。和我同年入伍的那批人,就没这么幸运,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打着背包离开了部队,而我却留了下来,军人成了我一生的职业,也成了我一生的事业,而能把职业变成自己的事业,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从这个角度讲,我这一生是幸运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人生的起点,是西昌。我的处女作发表;由女兵变成女军官;恋爱、初吻、结婚、女儿出世;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深造,步入文学的殿堂……我人生的许多个第一,都发生在西昌。
是西昌改变了我。但也许没有人会想到,她对我的改变,是从味觉开始的。确切地说,是麻辣。我从小没碰过的麻辣,大大刺激了也丰富了我的味觉,它让我接受并咀嚼到辣椒和花椒一样复杂的人生。我常想,如果没有西昌的麻辣,也许我今天对人生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甜和咸这种单调的口味中,那将少却多少人生的况味。
所以,西昌给我最早的印象,不是她的地理风貌,也不是什么人文景观,而是舌尖上的味道。这种味觉的冲击太厉害了。我生长在浙西南,食物的口味偏清淡,连微辣都很少碰,别说又麻又辣的花椒辣椒了。我永远记得第一次吃花椒的感觉,那感觉嘴巴像有地雷爆炸一样,恨不得跳起脚来,冲进炊事班,把锅给砸了,甚至想质问炊事员,为什么炒青菜,要埋这样的“地雷”,这不成心不想让人吃吗?我还记得,刚到西昌的每顿饭,都吃得小心翼翼,生怕不当心咬到花椒这个大地雷。现在想起都忍俊不禁。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居然习惯甚至爱上了麻辣,直到四十年后的现在还会定期想念麻辣火锅。在吃清蒸鱼里,我还要挑热油泼过的一串串青花椒吃,一边吃得满嘴发麻,一边大呼过瘾。
我还怀恋西昌上西街的一种小吃,那可是我们营女兵的最爱。
那时候的西昌,房子破旧,街道狭窄,城的中心只有一个大点儿的商店,叫工农兵商场。商场里面灯光昏暗,货物寥寥,那就是我们心中的王府井和南京路,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进去转一圈,在不太丰富的食品柜前稍作停留,最后恋恋不舍地走开。工农兵商场的隔壁,有一照相馆,也是我们女兵爱去的地方,上街照相是我们请假外出不可忽略的内容之一。直到现在,我的影集中那些珍贵的黑白人生影像就是在这里定格的,现在翻看,全都成了岁月对你的馈赠和厚爱,因为当你白发染鬓时,还能回看自己的青春脸庞,从而读出一行行无形的文字,勾起你对无法修复的既往怀着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怀恋,你会抱怨还是会感激照相师简陋的摄影技术?
从照相馆照完相出来,再绕过工农兵商场,转战上西街。上西街空气都是香香的,这时候我们腿就有点迈不动了,口水也多了起来。上西街有无数个小吃摊,专卖各种小吃,但我们独独最爱卷粉!卷粉是米粉做的,一张一张晶莹剔透,刷上各种佐料,再卷成一个筒,一口咬下去,真能把人的舌头爽歪了。它的味道真的太诱人了。这么多年过去,战友们回西昌旧地重游,还念念不忘上西街的卷粉。不过,我第一次吃卷粉是鼓足勇气的,它香是很香,但辣味太冲,一入口就搞得你嘴唇和舌头都不再是自己的,不断地发出唏嘘,再看看左右的姐妹们,每个人都一边流泪一边吃。在旁观者眼里,一定会以为我们正在遭遇多么巨大的痛苦,绝对想不到是在品尝心目中的美味。
那个年代,卷粉价格不贵,好像三四分钱一卷。我们一个月的津贴,也只有六七块钱。那时候,一块钱就是大款,兜里揣着一二块钱,便可放心上街了。每次,我们大快朵颐之后,还要带上一二十卷回去,给不能外出的战友解馋。当兵的日子里,好像我们的每个星期天,都是在卷粉的香味中结束的。至今想起来仍余味无穷。
只是那时候请假上街,我比战友们多一个爱好,就是逛书店。因为喜欢看书,也喜欢买书。为此还认识了新华书店里的一位好大姐,我们因书结缘,每次,书店进了好书,她就会打电话通知我。那时候,好书也像其他物品一样匮乏,能买到一本想看的书,不知多高兴。我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忘记了,但我在西昌书店淘到的好书真不少,其中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再生草》,这些书至今还放在我书柜的最显眼处,不时会被我找出来翻看。我在西昌时,微薄薪水中有一大部分开销,都是在书店里花掉的。直到现在,买书的习惯伴随了我大半生,总觉眼前有本纸质的书翻一翻,是一件无比幸福又无比充实的事情,比冰冷的电子书感觉好多了。
我的文学缘,也是在西昌结下的。
处女作《远离发射场的地方》发表时,我还是一名战士。那时的我,脸上写满了稚气和青涩——有上面提到过的黑白照片为证。那时还没有彩照。网络、手机更是遥远的梦。连打电话都要人工转接。对了,我的工作就是话务员:“您好!”“您要哪里?”“好的。”每天,只要上班,你就不斷重复这几句“话务用语”吧。那时候,我们部队和西昌连接有三条外线,就是三个电话号码。但不能直通,打进来或打出去的电话,都要通过我们转接,双方才能通上电话。几乎所有打进的电话,都离不开我们的一双手。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总机就是部队和外界联络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我现在还能说上几句西昌话,这和我当话务员有很大的关系。我的小说题材自然也离不开通信兵生活。这就是发表的短篇小说《远离发射场的地方》,这篇小说改变了我的命运。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被破格提干了,从一名普通士兵,变成一名女军官,后来又变成一名军旅作家。
西昌,是我人生的起飞线。
后来,我离开了西昌。
等离开后我才发现,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根,留在了这里,永远带不走,它长在了西昌那片热土中。有关这一点,我是在写长篇小说时领悟到的。
因为,在创作长篇小说《向天倾诉》时,充斥在我搭建起来的所有文字空间中的,包括所描写的各种季节和时空中,每一朵云彩,云彩滴落的每一根雨丝,雨后萦绕的每一种气味,都来自西昌留给我的印象。也就是说,在写作的那段漫长又艰辛的时段里,我尽管人待在北京,思绪和情感却全都飞回了西昌,我笔下的所有人物,几乎也都生活在西昌。可以这样说,没有西昌,就不会有这部长篇小说。有时,写着写着,我会感觉自己和小说的女主人公苏晴一起奔跑在西昌街头,有时我会静静地坐在邛海边上,望着阳光下的湖水,思绪跟着碧波荡漾;或许我会走很远的路,先进沟到发射场转一圈,然后再上路,去看一看长征时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地方——彝海。我记忆中的彝海,水是碧蓝的,对面山上开满了鲜花,每一个景物都美丽的让人落泪……
西昌不是我的故乡,但给我留下人生的刻痕却像故乡一样強烈。我在另一篇描写故乡的散文中,写到了淹没于水下的故乡,留给我的是永远无法抚平的乡愁。但今天,我写下对西昌的回忆时,心头却涌起一种深深的与故乡不一样的怀恋,这种怀恋是与对故乡的思念不尽相同的,但却同样有浓烈的情绪。我想,这大概是我的另外一种乡愁吧。
西昌,你是我一生都牵挂的地方,也是我的第二种乡愁!
乡愁是一种甜蜜的疼痛
乡愁,是有故乡的人才有的情绪。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故乡的,而我是有故乡的人。
从十八岁被抛进茫茫人海,我的人生就像天南地北漂泊不定的浮萍,但我知道我有根,这个根就是故乡,那个深掩在浙西南群山丛中美丽得让人落泪的小乡村,她的名字叫:小顺。
故乡小顺,在我的心里,有两个:一个是小顺,一个还是小顺。只是一个是水下的小顺,一个是水边的小顺。
水下的小顺,是个有沉甸甸历史的古村落。村头有古老壮观的夫人殿,村尾有庄严肃穆的塘下殿,村中有雕龙画凤的古建筑,村外有千年不倒的香樟古树;村子里有宽畅的街道,也有窄小的巷子,铺在巷子里的每块青石,都被路人的脚板打磨得圆润如玉,一到雨天,当你打着油纸伞,从她又窄又深的巷子走过,扑面而来的就是戴望舒的《雨巷》那般诗味和意境。当然,小顺不光是古香古色和湿淋淋绿蒙蒙的诗意,她还有红色的印记。抗战时国民政府浙江省铁工厂就设在学堂山的脚下、村子的边上。据记载,周恩来还专门到小顺视察过这个铁工厂。这段小史现已成为我家乡人骄傲的记忆。被小顺人记着的,还有陈家庚、黄绍竑、冯雪峰、黄祝民这些抗战时期声名赫赫的历史人物……这一切使小顺成了人杰地灵之地。
但后来,这个小顺村没有了。30年前,为了建石塘电站,千年的小顺沉到了水下,变成了库区,连同小顺人的家,也被湮没在一片湖水荡漾的水面之下。
这也让我的乡愁从此变得碧波万顷。
有人搬迁离开了小顺,更多的人选择就近安家。我的父母选择了后者,毕竟故土难离啊。
于是我就有了两个故乡,一个在水下,一个在水边。我的乡愁从此变成了双份:一个是对儿时的青葱的记忆,一个是对亲朋邻人的依恋。
为了寄托这双份的乡愁,我用产自小顺山里的妩媚的冻石,托人刻了一方闲章,只刻四个字:小顺知足。
朋友问,为什么刻这四个字?
我没解释,觉得涌上心头的滋味,一时很难表述。
朋友不知道小顺对我意味着什么,我没告诉他小顺有我半生的记忆和骨肉至亲;他也不知道小顺是我热爱的故乡,是我咀嚼乡愁一生都放不下的地方;他更不知道小顺是我对自己人生命运的评价和定位。
在水边的小顺有个家,我知足;人生不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总是告诉自己:你若在工作、仕途、生活中遇见“小顺”,你不可不知足呀!所以,小顺知足。
是的,小顺知足!
什么是乡愁?是一种遥远记忆的苏醒,是童年的自己对白发染鬓的自己发出的呼唤,是远行万里之后对蹒跚学步的回归,是走到哪里都会牵挂永远不会离弃的思绪。乡愁,是一种对美好既往无法修复的惆怅,也是一种甜蜜的疼痛。
我还想说,有乡愁的人是幸福的!
所以,我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