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佩明
摘 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多年的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和探索,从以学定教、读中感悟、关注差异、读写结合等四方面阐述具体的做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以学定教;读中感悟;关注差异;读写结合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如何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实现课堂教学的本真与扎实,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必须立足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效备课,以学定教
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师的教学目标谈起。教学目标要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通常,老师都会花很大力气深钻教材,根据教参要求来把握重难点、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在学生实际这方面往往有忽略,也就出现了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的以备教材为主的“教材中心论”的不正确备课方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教材实际,更要关注学生实际,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需要什么?他们的学习能力如何?知识储备怎样?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他们能掌握多少知识,会存在哪些问题等这些正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时依据的基础与关键,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讲的“以学定教”。因此我们备课时,必须以学生实际为主,教材实际为辅,二者相机融合,有效备课,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激情飞扬,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实践中,在不断的探求新知中获得进步与发展。
二、扎实文本,读中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悟的基础。“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阅读教学对每一篇课文最基本的目标与要求。然而,不少的语文课上,“感悟”变成了“赶着学生悟”,常常是学生只读了三五分钟课文,师生便开始对话,抒发“感悟”。教师对学生读得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并没有一一关注。虽然有课前预习,有课堂自读,也有教师的检查读,但都只是照顾了部分学生,至于其他学生读得怎样,是否存在困难,不再作一一指导。
这种以点带面的文本朗读带来的结果怎样?其一,课堂只是少数人的课堂,更多的学生因为没有把课文读通读顺,甚至还不能读正确,就被老师牵入下一环节的阅读理解,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其二,学生朗读不扎实,必然影响对文本的初读感知,又谈何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情感体会?课堂教学只能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而慢慢泯灭了。因此,文本朗读必须扎扎实实,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读出感情,这样阅读教学才会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课时,是这样处理朗读的。我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理分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举止特别”找出描写那聋哑青年的语句,认真再读,体会青年专注看鱼,忘我画鱼;再重点引导学生品读具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两个句子,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鱼游到纸上”与“先游到我心里”的关系,从而突破了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关注差异,培养能力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堂因“师生有约”而失去了本真,没有了学生从不会到会的精彩生成;没有了教师点拨引导的磕磕绊绊。一堂课下来,如舞台表演:谁回答哪个问题,谁读哪个片段,早已训练有素,整个语文教学便出现了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场面。感悟要“实实在在”,我们老师必须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必须承认学生之间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和理解能力的不均衡性;必须明白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扎扎实实地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等;关注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实实在在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提升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用足够的耐心等待每个孩子的进步,培养他们课堂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让他们从“敢于开口说”到“能说具体说完整”,最后到“说正确”,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孩子得到进步与发展,便是教育最大的成功、课堂最大的成效。
四、读写结合,厚积薄发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是学生能力的最高体现,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形式。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将阅读教学中习得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厚積薄发,便可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如教学《颐和园》这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的。一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使文章的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二是准确地运用语言。如“滑”“掩映”“隐隐约约”等词的准确性、形象性。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感悟它的妙处。三是观察有序细致。如写长廊,作者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站在佛香阁前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观察,使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楚。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是教师一直以来较为棘手的问题,读写结合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等,在教材的每篇课文里都有,有的课文里还有多处,关键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并教会学生懂得运用,才是真正的落实。
总之,有效教学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学理论作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孩子得到进步与发展,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打造高效课堂。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