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涵,陈秋红
(沈阳大学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应用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临场应变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这关乎着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社会工作的含义,在帮助服务对象的过程中能否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理论,体现出社会工作的特色与价值。因此笔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表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认知程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可以为自己积累经验,以便为将来的工作选择打下基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实务能力,这就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与老师的引导来改变其想法。
2.1 专业实习不够规范
目前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面临专业实习时间不足的问题。学校教学计划中大量的理论课程设置阻碍了本科生实习时间的利用,本科生因每天的专业课、公选课而无法抽出时间去统一安排专业实习,这就直接导致了本科生专业实习时间的严重不足,无法达到国家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时间安排的要求。同时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内容也不够规范。本科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善于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在对服务对象进行帮助时无法体现出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以及价值,他们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便民工作,与一般的义工、志愿者相差不大,个别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不能做到自评,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2.2 课外实践缺乏专业督导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院校都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任课教师来担任实习的督导,他们虽然具有社会工作的教学经验,但是缺乏专业、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实务培训,没有一套培训体系,不能专业化地引领学生进行实习,因此不具备一线社工的经验,不能正确督导学生完成实习,他们并不适合担任实习督导。
2.3 校内实操不到位
本科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实际操作的训练。很多高校并没有购买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的学习系统,导致学生只能每天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即使一些高校购买了相关的操作软件,但该学校缺乏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造成学生不会使用且不愿意使用该软件,导致软件、实验室闲置,浪费了学校的资源,从而阻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2.4 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专业实习机构
目前,南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前景较好,拥有大量的社工机构,但是辽宁省针对此类型的机构还不是很多,仍然还在发展之中,因此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构就拥有一定的难度。辽宁省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的实习地点一般都是养老院、福利院、社区等机构,这些机构的专业水准不一致,大部分学生实习的内容就是辅导小学生完成作业,为老年人普及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提高其法律意识,以免上当受骗,这些间接导致学生参与实习的层次偏低,无法真正融入机构的实际工作中去。
2.5 学生缺乏热情,敷衍对待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不被大家所熟知,由于专业窘迫的招生状况,难以在招生过程中对考生进行一定的甄选,很多高考考生皆是被调剂才来到了这个专业,他们其中一部分并不具备社工的素质,同时由于是被调剂,他们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兴趣,缺少热情,在平时的课堂上比较懈怠,并不积极,实习过程中更是敷衍对待,不能做到真正的自评,对服务对象的评估也不够完善。
3.1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评估体系
各高校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保证学生有足够多的实习时间,达到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时间的要求,同时本专业应制定具体的实习方案,让学生按照方案中的目标、活动,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以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导来帮助服务对象。在每次活动结束时,为服务对象发放评估表,以确定本次服务的目标是否达成,服务对象的能力是否有提高,同时学生自身也要进行评估与反思,回顾自身哪方面有所收获,哪方面有所提高,又有哪些不足需要改正。
3.2 提供实践教学督导保障
各高校需要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实习督导,不能让任课教师充当督导的角色。一方面任课教师每天的教学任务繁重,因此他们没有精力来专研实习的规划,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社会工作实务经验有所欠缺,难以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经验”,不能有针对性地督导学生。
3.3 引入专业的实验室操作管理系统
各高校需要购买专业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实操软件,让学生在实验室体验“现场”的感觉,真实地体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上不能生动展示的地方,通过动画片段,进行表情分析、沟通谈话等技巧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学习的知识,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学习的印象,进而提高学习的成效。
3.4 学校与相关机构合作
各高校需要和多家社工机构进行长期合作,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保障。如果高校没有专门的机构与之合作,那就意味着学生没有稳定的实习基地,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去社区、养老院实习,在社区简单的走访,分发问卷,在养老院照顾老人,为其安排休闲娱乐的活动,以上这些实习内容是达不到真正提升本科生实务能力的良好效果。因此,拥有实习机构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实务能力的前提。
3.5 积极引导、激励学生
许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对本专业很迷茫,应该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宣传,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和看法,让他们充满信心,对其充满热情,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去。同时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重视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今后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