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文冲
笔者眼前的吴恒忠,小个子,精瘦,四条皱纹深嵌在额头上。
这是一个能干的庄稼人,一个人种了72亩地。这个很犟的老头儿,硬是用10年做成了一件谁都觉得做不成的事。他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他逝去的儿子。
重庆市潼南区花岩镇坐落在一块形如莲花的山岩上。半山腰的绿树丛中,是吴恒忠家的二层小楼。小楼建于2002年,是村里最早盖起的楼房,曾让不少村民邻里羡慕。那时,村里人说,这家的两个男人都能干,儿子吴君开车跑运输走南闯北,父亲吴恒忠地里的活路样样拿手。父子俩相信,不出几年,买车建房借的几万块钱都能还完。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一切。房子盖好的第二年,儿子出事了。那天,在一个被撞烂的摩托车旁边,吴恒忠看见躺在地上的儿子,任凭呼天喊地、老泪纵横,却怎么也唤不回不满30岁的儿子。
处理完后事,吴恒忠想到,儿子生前借的钱还没有还完。村里的习俗,儿子借钱不一定要打借条,但必须有家里长辈当见证人。儿子借的每一笔钱,吴恒忠都在场,他对着账本算了一下,儿子欠了19万元。
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吴恒忠和老伴一年到头在地里辛苦劳作,省吃俭用,也存不下几个钱。那段时间,他每晚都坐在儿子坟前,琢磨着怎么办。借钱给他的亲戚朋友也知道他家的情况,没有一个人上门要债。
但老吴决定,必须要替死去的儿子还钱。“我是当过兵的人,过去当通信兵送信,要求我12点钟把信送到,我就绝不会晚到1分钟。人就是讲个‘信’字。儿子和我一起借的钱,他还不了就我来还,要是不还完,就对不起儿子。”
吴恒忠打定主意,早一天把钱还完,早一天完成对儿子的承诺,他就早一天心安。
为了赚钱还债,吴恒忠想到的办法就是扩大生产多种地。他把每一分土地抠着用,房前屋后见缝插针地种满了果树和蔬菜,村里的撂荒地也种上了庄稼。这样还不够,于是他又开垦了一大片荒山。将原来的5亩承包地增加到72亩,在大面积机械化耕种难以实现的西南山区,这几乎是一个农民的极限。
老伴患肺心病多年,地里活几乎全靠吴恒忠一个人。他早上天不亮就下地干活,晚上天黑打着手电筒接着干,回到家经常是又困又乏,晚饭不吃倒头就睡。有一点收入他就去还钱,最少的一次还了50块钱。一年下来,吴恒忠还了1万多元。“还一点就少一点,总算有个盼头。”吴恒忠说。
2013年冬天,老吴还剩下最后一笔2000元的欠账。他坐车去四川泸州,没有提前与对方联系。因为以前他还钱时提前给债主打电话,结果对方无论如何也不要他的钱,有的甚至还躲着他。为了让对方收下钱,他只能“突然袭击”。这一次,钱收下了。
就这样,儿子留下的19万元欠账,在10年后,终于由父亲全部还完。那一次,对方想留他在泸州休息几天,可他急着赶回老家——他要告诉儿子,父亲做到了。
吴恒忠替儿还钱在当地传为佳话。2013年,他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被称为“诚信老爹”。
镇上给他做了一套新衣服去北京领奖,乡亲们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到了他。回到村里,他换上干活的衣服,挽起袖子扛着锄头,又下田去忙活了。72岁的他,还在种地。
“我是一个庄稼人,在田里干活习惯了,人老了睡眠也少,让我不干活我还难受。”吴恒忠说。为了增加产量,他把蔬菜大棚加高了2米。村民说这么改行不通,他的犟脾气就上来了:“万一我就成功了呢?”
相关部门前来慰问,他提前把一楼屋内的墙重新粉刷了一遍,自己住的二楼为省钱没有粉刷。他向领导提了一个要求,取消他建卡贫困户的资格,“把扶贫资金给更需要的人,我自己还能养活自己。”吴恒忠说。
他用政府给的奖金买了几头小猪精心伺候,每天喂两次,都是玉米、细糠和麦麸。“等到腊月,我把养好的肥猪送人,送给谁现在我不说,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我不能放空炮。”吴恒忠说。
他走到儿子的坟头前,左侧一丛红色的美人蕉如火一般艳丽,右边一丛白色的栀子花淡淡绽放。“这是我儿子最喜欢的两种花,我专门给他种的,陪着他。”吴恒忠说。
父亲告诉儿子,自己有一个新目标。“债还完了,我还要把这个家带起来,我还要帮助更多人,我宁愿再苦十年。”吴恒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