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宇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 因意外或其他因素导致的创伤疾病逐年上升, 创伤疾病主要因大型突发性意外所致, 也是急诊科室常见疾病之一[1]。急诊科室接待患者情况复杂, 因外力作用导致的创伤性疾病常需要及时接受手术, 由于诊疗环境限制、手术准备时间较短、创口暴露时间较长、创口污染严重而清洁不彻底等原因, 导致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居高不下[2]。本文研究抗感染治疗用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临床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4月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外科手术患者9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抗感染组, 各45例。常规组中男24例, 女21例;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37.25±9.81)岁;创伤情况:上肢创伤19例, 下肢创伤15例, 其他部位11例。抗感染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36.97±9.55)岁;创伤情况:上肢创伤18例, 下肢创伤17例, 其他部位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创伤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创伤类型均为急性开放性创伤;②送诊前创口未发生感染现象发生;③入组前1个月内未接受抗感染治疗;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②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有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及精神异常;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手术不耐受, 无法检查完成手术;⑤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⑥过敏体质, 对使用药物过敏。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患者进行常规处理。进行常规伤口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常规消毒液对创口进行消毒、清创处理, 伤口处理完成后送入手术室, 术后进行正常护理干预。
1.3.2 抗感染组 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经医师检查创伤程度后给予相应抗感染处理, 即:口服四环素0.25~0.50 g/次,6 h/次;口服吡哌酸片1.0~2.0 g/次或肌内注射吡哌酸注射液,1~2 ml/次。正常手术, 术后进行正常护理干预。
1.3.3 术后护理 根据医师术后患者创口感染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 其中轻度感染:创口进行酒精、碘伏擦拭消毒,必要时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灯照射及口服抗菌药物;中度感染:清创时进行渗透液引流, 后期采用TDP灯照射,并口服抗菌药物;重度感染:拆除包扎, 切口采用生理盐水冲洗, 敞开伤口使用引流管引流, 口服抗菌药物, 待新肉芽长出后再进行包扎。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感染情况 比较两组切口感染例数及感染率, 切口感染标准:①切口部位出现肿胀、发红、发热现象;②疑似脓性液体从切口部位引流液中流出, 且菌群培养呈阳性, 符合1项及以上则为切口感染。
1.4.2 愈合情况 比较两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 愈合分级为:甲级愈合:初期良好愈合, 无红肿发热等不良反应;乙级愈合:初期不佳愈合, 存在红肿发热等炎症反应, 无疑似脓状液体产生;丙级愈合:初期较差愈合, 有疑似脓状液体流出, 需拆除包扎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后切口感染情况比较 治疗后, 抗感染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1.11%, 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8.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治疗后, 抗感染组甲级愈合率为60.00%, 乙级愈合率为33.33%, 丙级愈合率为6.67%;常规组甲级愈合率为33.33%, 乙级愈合率为44.44%, 丙级愈合率为22.22%;两组治疗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治疗后切口感染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n(%)]
外科急诊手术多以突发性伤害为主, 其中创伤手术较为常见, 因发病突然, 发病时间短, 并发症较多, 医护人员需在短期内识别病情, 提出相应治疗方案[3]。据不完全研究统计,在进行急诊外科手术前, 医生诊治时间紧张, 而急诊科室流动人口较多, 病患情况复杂无法进行无菌操作, 为增加危重患者抢救时间, 无法有效完成创口无菌消毒操作[4]。创伤手术患者在入院前, 伤口大面积暴露在空气中易滋生细菌, 且在送诊过程中伤口未彻底清洁也易导致细菌进入创口, 创伤手术过程中细菌会随着血液进入体能, 导致术后创口难以愈合, 严重者会诱发切口感染危及生命[5]。
本文研究在本院急诊外科进行创伤手术患者90例, 其中在术前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后, 抗感染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1.11%, 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8.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明显控制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有效改善患者切口感染率, 治疗效果理想, 这与陈钢等[6]研究结果一致。本文研究还发现, 术前使用抗感染药物后, 治疗后, 抗感染组甲级愈合率为60.00%, 乙级愈合率为33.33%, 丙级愈合率为6.67%;常规组甲级愈合率为33.33%, 乙级愈合率为44.44%,丙级愈合率为22.22%;两组治疗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邹道发等[7]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在术前采用抗感染治疗, 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有利于术后伤口愈合,提高患者整体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