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翌婷 晁晶 王欢 但家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即冠心病, 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吸烟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为了让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需要早发现、早治疗[1,2]。现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和冠动脉造影诊断,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8例, 女22例;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52.3±8.8)岁;病程1~8年, 平均病程(4.4±1.3)年。在临床上均有心悸、胸闷、胸痛等表现。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
1.2.1 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 使用飞利浦IE33, 探头X5-1,频率为2~5 MHz, 患者采用左侧卧位, 检查过程中叮嘱患者平静呼吸。根据16节段划分法, 首先为左室长轴, 将左心室壁分为3段, 产生出左室3个环状短轴切面, 分别为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 并将基底段和中段分为6段, 心尖段分为4段。通过二维超声、M型超声、组织多普勒等相关技术综合得出是否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1.2.2 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方法 使用荷兰PHILIPS公司出产的FD20血管造影机。瞩患者平卧位, 常规消毒, 穿刺, 医生通过下肢股动脉将导管输送到主动脉中来寻找冠状动脉,待找到插口后在患者体内注入造影剂, 根据造影剂中冠状动脉的形态来对患者的冠心病节段性室壁的运动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而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不正常的表现就是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流向异常或者变狭窄[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影像学方式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1.4 判定标准 以美国超声协会使用的16节段分段法作为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的评定标准, 室壁运动的指数(WMI)为16节段的记分总和。见表1, 表2。
表1 16节段分段法评分标准
表2 节段性室壁运动情况评判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94.00%,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率为100.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典型声心动图见图1, 图2。
表3 两种影像学方式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n, n(%)]
图1 典型病例1
超声心动图是利用超声的特殊物理学特性检查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的一种首选无创性技术。应用超声测距原理脉冲超声波透过胸壁、软组织测量其下各心壁、心室及瓣膜等结构的周期性活动, 在显示器上显示为各结构相应的活动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 用记录仪记录这些曲线。通过二维超声、M型超声、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所获取的图像, 测量值, 相对清晰、准确, 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室壁运动情况, 以此作为超声科医生诊断冠心病的有利基础[4,5]。即使部分患者在非发病期也可以比较精准的判断出患者的病情。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但其费用高, 有创伤, 存在一定风险, 超声心动图诊治与之相比, 属于无创操作, 患者不用忍受创伤所带来的疼痛、感染等不良反应,且经济实惠、方便, 相对来说患者更易接受。
但是,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亦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患者的自身条件也有很大影响, 对细微的室壁运动反应不那么灵敏。另外, 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可能会由于观察到逆性的阶段壁运动而误诊为心绞痛;且不同类型冠心病的超声心动图运动检查敏感性不同, 尤其对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敏感性较低。但是从总体来讲, 超声心动图诊断还是拥有较高的准确性, 医生可以结合其他手段, 如增加患者的运动负荷, 利用多巴酚丁胺进行药物负荷等, 提高超声心动图诊断敏感性[6,7]。
图2 典型病例2
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 对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从研究中可以发现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和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差异不大。
综上所述,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价格亲民等特点, 可以对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存在、狭窄程度、病变血管的位置等进行评估, 以供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值得推广普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