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技术评估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2018-11-07 09:39邬刚邹爱容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丁苯磁共振血流

邬刚 邹爱容(通讯作者)

(昆明市延安医院神经内科 云南 昆明 650051)

随着神经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技术已成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常用脑灌注评估手段,该手段具有无放射危害、简单、易行、患者耐受性好、成像清晰、对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偏差小等特点,能为评估药物疗效提供定量方法[1]。本研究运用该技术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后缺血区域血流灌注变化进行研究,为临床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80例脑梗死急性患者为对象。入选标准:(1)首次发病并在48h内来诊,年龄18~60岁,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磁共振证实存在脑梗死病灶。(2)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外周血液病、窦性心动过缓患者;(2)磁共振明确颅内出血性疾病、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等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3)既往对丁苯酞有过敏史患者;(4)对钆喷酸葡胺过敏或体内有金属物体而不能行磁共振检查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每12小时静滴100ml,每次静滴时间控制在50分钟以上,连续使用14天。

观察组、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14天后行DSC-PWI检查各1次。本研究通过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

1.3 核磁共振扫描方法

常规扫描:采用我院S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完成磁共振检查。头线圈取横断面定位扫描基线,扫描范围覆盖整个大脑和小脑。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T1WI、横轴位T2WI、横轴位T2FLAIR、DWI序列。

PWI-DSC扫描、图像融合及关注参数计算:应用单次激发梯度回波EPI序列,经静脉插管快速团注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0.1mmol/kg,主要速率4ml/s,随后立即推注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注射速率为4ml/s。扫描参数TR=1550ms,TE=32.0ms,层厚5.0mm,层间距1.5mm,矩阵128×128,FOV=230mm×230mm,共19层,总扫描时间84s,激励次数1次,完成DSC-PWI扫描后,将获得的50帧连续图像,用于脑血流灌注分析。图像融合选择DWI改变明显的层面作为基础,对缺血区域进行图像透明化处理,然后选择与上述基础DWI扫描相同或最接近的层面的PWI参数图像,与透明化后的DWI图像选择相同放大倍数进行叠加,完成图像融合。在缺血区内选择3个ROI,再选择3个ROI的对侧镜像点,生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取样面积0.16cm2,得到CBF、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等灌注参数。相对值rCBV、rCBF、rMTT和rTTP为缺血区ROI信号平均值与其镜像点信号平均值之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rCBV、rCBF、rMTT和rTTP对比

两组治疗前rCBV、rCBF、rMTT和r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PWI参数rCBF、rCBV均有提高、rMTT和rTTP均有降低,且观察组rCBF、rCBV提高、rMTT和rTTP降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14天后rCBV、rCBF、rMTT和rTTP比较

3.讨论

丁苯酞是一种新型脑保护剂,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等来增加缺血区周围血管数量及血流量[3]、保护半暗带[4]、缩小脑梗死面积[5]。

本研究使用DSC-PWI技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缺血区域的脑血流灌注状况进行了评估。采用缺血区ROI与其镜像点信号值的比值作为研究对象,使不同的患者具有了统一的标准,研究可信度较高。同时由于DWI成像对细胞内水分子移动的高度敏感,使得每名入组患者DWI均有异常。DWI与PWI图像融合之后的ROI均位于缺血区,显影清晰,简单易行,避免了人为的视觉误差。观察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后rCBF与rCBV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CBF提高提示局部微循环血管血流速度的增加,rCBV提高代表缺血区域出现明显的血流代偿,局部高灌注,有研究提示[6],经血管再通治疗后缺血区域局部脑组织CBF、CBV增加幅度超过镜像区1/5时,患者临床症状可能出现同步好转;而观察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后rMTT与rTTP显著降低,提示缺血区血流通过时间明显缩短、局部微循环淤滞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使用DSCPWI技术可以直观的发现观察组患者使用丁苯酞后脑血流灌注状况的改善程度,这也再次证实了丁苯酞注射液促进侧支循环开放的独特药理机制。

综上所述,DSC-PWI成像具有简单、无创、精确等特点,是目前临床评估脑缺血灌注的重要方式,也可为评估药物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猜你喜欢
丁苯磁共振血流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