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2018-11-07 09:39廖爱华孙付有
医药前沿 2018年32期
关键词:肺病血气阻塞性

廖爱华 孙付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呼吸科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呼吸内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发病率,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1],该疾病已成为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对社会以及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本次研究以本院近年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血清PCT视作细菌感染标志物,以此研究抗菌药物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现将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作为A组,同时选取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B组。A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为19例;该组患者年龄为49~78岁,平均年龄为(61.21±5.78)岁。B组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20例;该组患者年龄为50~79岁,平均年龄为(61.79±5.8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在所有患者入院后,及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血气分析研究,并在入院次日采集标本进行PCT检测。(2)对B组患者给予接触支气管痉挛、抗感染等治疗干预;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对该组患者给予茶碱类药物,以此实现对支气管的有效扩张;同时,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对该组患者给予全身激素甲泼尼龙,并选择对应的抗菌药物抑制感染[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分析其中的危险因素以及B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PCT变化与血气分析。

1.4 统计法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通过软件SPSS20.0作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

B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喘息加重、咳嗽加剧、脓性痰、胸闷加重以及气促加重,见表1。

表1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例(%)]

2.2 观察分析危险因素

预后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患者的饮酒史、长期使用激素等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患者的吸烟史、并发症以及多次使用抗菌药物有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观察分析危险因素[例(%)]

2.3 观察B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PCT变化与血气分析

在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该组患者的PCT、PaO2水平均得到了有效降低,且PaCO2水平提升,P<0.05。见表3。

表3 观察B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PCT变化与血气分析[±s]

表3 观察B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PCT变化与血气分析[±s]

组别 例数 PCT(ng/ml) PaCO2(mmHg) PaO2(mmHg)治疗前 40 0.454±0.158 55.11±8.34 59.95±10.53治疗后 40 0.031±0.112 75.13±6.04 42.06±8.38

3.讨论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进行分析后发现,相较于A组,B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更突出,其中主要包括喘息加重、咳嗽加剧、脓性痰、胸闷加重以及气促加重等。通过分析危险因素发现,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现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并发症以及多次使用抗菌药物等有关。另外,通过观察B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PCT变化与血气分析发现,在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该组患者的PCT水平与PaO2水平均得到了有效降低,且PaCO2水平得到了提高,证实了对该疾病患者给予抗菌药物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PCT可以作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细菌感染标志物,可以此为依据为治疗临床进行对应的药物选择。

综上所述,相较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病症表现更明显,且吸烟史、并发症以及多次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是造成预后危险的关键,而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能够有效观察出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对预后评估有着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肺病血气阻塞性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脾病候”“肺病候”导引法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