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
(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1)
在临床医学上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治疗非常困难,并且随着病情发展对心脏功能、肾脏功能的损伤日益加重,其药物治疗一直是临床重点关注的课题。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新型药物,其药物作用机制明显优于传统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提升降血压作用有良好效果[1,2]。为此,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份我院收治的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并采用对照实验,旨在通过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以此为临床更好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方医院收治的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且38例患者家属均同意本研究,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患者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19例患者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19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41.9岁,年龄最大的64.3岁,平均年龄(52.34±3.57)岁,其中男11例,女8例。对照组19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42.7岁,年龄最大的64.9岁,平均年龄(52.41±4.93)岁,其中男12例,女7例。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观察组实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853;生产地:宜昌;生产厂家: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每日一次,口服5mg,适当调整剂量。对照组19例患者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批准文号】 H20050455)治疗,每日一次,口服5mg,适当调整剂量。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患者相应血压监测。
治疗3个月后统计患者治疗前后清晨、夜间等血压水平,以此评价38例患者治疗后降压效果。
38例患者采用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体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是非常危险的代谢综合征。据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表明60岁以上高血压老年患者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极高。鉴于高血压是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的前兆与诱因,所以临床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较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3]。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改善血管痉挛作用,其是具有良好抗血压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对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效果,其相比于苯磺酸氨氯地平是新一代的钙拮抗剂,且增加了作用时间,并且治疗冠心病时可凭借扩张冠状动脉发挥良好效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凭借扩张周围动脉、减小血管压力以及缓解血管痉挛等对高血压方面具有突出疗效。有研究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相比于苯磺酸氨氯地平可起到长效钙拮抗的作用,对稳定电解质、防止血脂紊乱、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降低胆固醇的合成等均有作用,并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相比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半衰期长,其可在24h内持续作用。有研究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稳定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血脂水平以及减少血压波动具有突出效果。并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凭借动脉扩张作用在作用血管平滑肌后直接发挥减少血管阻力,同时稳固血管压力,控制冠状动脉相关激动阈值,具有显著降低血管挛缩程度以及阻力水平等作用[4]。
综上所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良好控制血压作用,相比苯磺酸氨氯地平药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表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对比(±s)
表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 n 清晨收缩压 清晨舒张压 夜间收缩压观察组 19 122.43±6.47 70.5±6.7 70.1±6.2对照组 19 134.41±7.29 81.2±7.2 81.3±6.4 t 6.356 7.284 7.381 P 0.000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