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强
摘要:多媒體技术当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学校教育当中,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配合多媒体上课模式的软件也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良好辅助。本文通过探究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深化多媒体技术作用的发挥提出相应的路径建议,希望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强健体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小学体育教学;大数据技术;动作示范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一)大班教学导致学生没办法看清老师的示范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受师资力量限制或者学校教师配备问题影响,体育课通常都是两个以上班级一起上。大班教学的现状,就导致一些排在队伍后面的学生因为被前面的同学挡着,并不能看清老师的示范。同时,由于是大班教学,教师可能看顾不过来,也会给后面的同学讲话的时间,所以,无论是体育课的课堂纪律还是教学实效性都无法达到理想程度,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学作用的发挥。
(二)教师示范不到位,影响学生体育动作的规范性
体育课上教师的示范很是重要,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因为动作错误导致的受伤,还能够提升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但是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这样的现实就影响了教师示范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严重者可能出现示范错误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动作的规范性。除此之外,在学生自主练习的时候,部分教师因为专业素养不足,并没有看出学生动作不规范的地方,这也会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已经形成常态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是学生的天性,使得其喜欢体育,喜欢体育活动,喜欢跑跳。但是,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常态。因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模式相对固定且单一,通常是跑操——热身操——做操——复习上节课内容——学习新内容,前面的跑操以及热身运动就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几乎没有变化或者新奇元素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也影响了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很难实现强健体魄的目的。
(四)独生子女的家庭现实影响了学生集体意识的建立和培养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还在于通过集体运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但是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导致很多学生个体意识过于强烈,也就导致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不愿意配合他人,不愿意妥协,相较于关注集体利益,他们更为关注自身。这样的情况更是加大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难度,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在跑操排面的安排过程中,更是较难协调。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作示范,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看到正确的动作示范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的方式,在大屏幕上播放专业体育运动员的动作示范视频或者是分解动作视频,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避免站在后面的学生没办法看到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还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改善体育课的上课纪律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动作示范,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升教学效率的最为有效的方式,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提升教师示范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鼓励中小学体育教师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自主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教师示范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对中小学体育老师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考核,对于动作不规范或者操作失误的教师进行教育和处罚。这样一来,能够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正确指导学生的体育动作,能够及时且正确地识别学生动作的不规范并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这有助于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通过体育动画或者视频的播放,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
创新体育上课模式,迎合学生对新奇感的追求,在体育课上位学生创造“惊喜”,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和向往,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动画和视频较为偏爱,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的体育动画片或者运动员比赛视频等具有趣味性的视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视频内容与体育教学内容的相关性,这样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良好的课程导入,发挥其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也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团队比赛例如四百米接力比赛以及国庆阅兵视频等,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引导,能够让他们从视频中体会到只有团队合作,将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才能够完成比赛,才能够完成任务,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观看视频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体活动以及比赛等,促使其将心中的信念转化为行动,在体育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宗山.“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6(27):98-100.
[2]亓海伟.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3(S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