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四化”融合培育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的研究

2018-11-06 10:18应诚炜
大经贸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动能绿色农业四化

应诚炜

【摘 要】 推进“四化”融合发展,培育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对于浙江破解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快实现绿色农业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四化”融合培育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的机理,并从浙江省“四化”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出发,结合典型国家及地区的绿色农业发展案例与经验,对浙江省“四化”融合培育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四化”融合 绿色农业 新动能

推进“四化”融合发展,培育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充分认识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从农业发展实际出发,推动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協调发展的格局。加快浙江绿色农业发展,培育建设新动能,对于浙江破解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快实现绿色农业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浙江省“四化”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浙江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现状。一是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2010年以来,浙江省工业增加值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长8.6%;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年均增长率高达10.6%。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逐年提升,2014年至2016年分别为37.21%,40.14%,40.28%,2011年以来浙江省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由2011年15.02万元/人上升至2016年20.79万元/人。二是城镇化水平逐年增长。十年间,浙江省城市化水平由56.51%上升至65.8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在城市规模扩张和打造现代化城市的作用下,浙江省城市化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通过全力推进大气防治、“三改一拆”、交通治堵、“四边三化”和村庄整治,逐步改善城市环境,累计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5106公里;深入治堵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8.5平方米。三是信息化水平稳步上升。2012年至2016年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分别为0.833、0.862、0.883、0.917、0.947,围绕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深入应用,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服务与生态系统、互联网应用支撑等领域技术、装备、产品与服务,信息技术稳步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一是严抓农业用水、推广农肥技术、建设示范工程,共建成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2个、示范区104个(共98万亩)、示范企业101个,省级财政安排示范项目680个,投入4.5亿元。二是统筹地方发展特色,推广绿色循环农业。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开发与保护并行,保护优先,建设区域最佳生态循环农业系统。三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推广机制模式创新。建立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引导机制、绿色管控的法律约束机制以及财政补贴支持体系。四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绿色放心农产品。推进食品农产品认证重点县监管制度建设,加强认证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对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的宣传引导,鼓励和引导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等相关认证,不断强化农产品的质量监管体系。

(三)绿色农业“四化”融合同步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相比,农业现代化较为滞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绿色农业市场供给量不足。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劳动力投入的减少和消费者需求结构的转变,导致绿色农业市场供给不足。二是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不强。农业技术支持不够,农业劳动力资源缺乏,工业化技术尚不完善,制约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节约型发展。三是绿色农业信息化程度不深。农业信息管理体系不健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信息获取费用高等问题导致农产品交易成本高、耗时长。四是绿色农业产业导向不明确。浙江粮食种植面积比例过高,农产品缺乏特色,产业导向不明、产业化程度不高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四化”融合培育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的机理

绿色农业生产函数的简单形式为Y=AF(K,L),其中A包括技术、农业制度创新、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资本品质量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创新等的广义的技术进步,K是无差异的农业资本投入,L是无差异的劳动投入,F是要素的组合形式,或投入—产出形式。“四化”融合发展通过不同的形式作用于绿色农业生产函数中的不同要素,对绿色农业的产出和发展产生影响。

(一)工业化产生的影响。工业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影响了绿色农业生产函数中的A。农业技术的支持可以消除或者部分稀缺生产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制约,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土地节约型技术,这类技术的应用可以消除或部分消除土地资源稀缺对农业发展的制约,通过此类技术达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农业产品产出的目的。二是劳动力节约型技术,这类技术的应用可以消除或部分消除劳动力资源的稀缺对农业发展的制约,通过此类技术提高单位劳动力农业产品产出的目的,因此改变了投入—产出关系F。土地节约型技术和劳动力节约型技术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农业产业化绿色化经营,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二)信息化产生的影响。近年来信息化对农村的影响不断加深,信息化影响绿色农业生产函数主要通过的两个途径:一是加速农业技术的传播,工业化的发展使的新的农业技术不断出现,农业技术的出现到推广应用需要一定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农业技术的传播速度和节约了传播成本,使农业技术更快的用于农业生产,从而改变了A。二是减少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农产品是否能够如期交易是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处理不好会导致农产品的滞销,损害和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利益,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价格和生产信息可以更透明公开化和传播更迅速化,解决农产品在交易时所需要的成本和交易速度,进而增大了需求量Y。

(三)城镇化产生的影响。浙江省的城镇化水平在全国排名前列,而且还在不断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包含外来人口和省内农村人口的加入。城镇化对影响绿色农业生产函数主要的两个人途径为:一是农村人口在不断减少,劳动投入L进而减少,在(1)中讨论的工业化带来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投入和产出比正好解决了劳动力减少的问题,同时单位劳动人口拥有的土地面积增加,每个劳动者获得了更高的收入。二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改变农产品的需求结构,增加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Y,又由于城镇人口人均收入要高于农村,进一步增加对绿色农产品Y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进而由需求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四)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影响。农业现代化对绿色农业生产函数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农业制度的创新,以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制度,通过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动,有利于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影响了A。二是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新的经营组织形式主要特征就是把农业以现代化的经营形式组织起来,比如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成立各种农业中介等,农业现代化就是把农业生产如何更好的组织起来,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得到更好控制,因而也改变了A。

三、典型国家及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经验

(一)发达国家典型经验总结。美国运用信息科技为绿色农业提供支持,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绿色农业科技信息网站、数据库和多媒体服务系统平台,以及涉农咨询科研机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并通过成熟的期货市场提高社会资金参与度,为农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和资金支持,稳定产销关系,增强了农产品交易的可控性。日本通过颁布绿色农业法律、不断完善法律体系,规范了日本绿色农业的生产和发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互联网网络系统、气象预报系统、温室无人管理系统、高效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以及个人电脑用户等联结起来,改变落后的小农生产模式;以农业为基础,将农业和旅游业相互结合,大力发展绿色观光农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改变单一的农业结构。

(二)发展中国家典型经验总结。印度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一是大力引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生物技术和其他前沿技术,投入大量资金重振农业研究体系,加强各地区农业科学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二是发展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市场的销售机制,逐步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扶持农畜产品加工业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巴西也同样重视通过现代化农业科技研究,鼓励科技人员进行农业技术创新,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问题,并为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和价格支持,发展农业保险体系,支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国内典型地区经验总结。广东河源市一是以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强化基地蔬菜质量的属地管理。二是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农民文化夜校、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形成农民教育培训网络。河南省息县一是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注册的“三品一标”工作,建立了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具体负责“三品一标”管理工作。二是实行奖励扶持政策,对绿色农业企业给予项目倾斜,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台湾的绿色農业发展一是适时调整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由生产效益型产业向创造型产业转型的升级。二是逐步完善涉农政策,秉持“健康、效率、永续经营”的政策方针。三是建立健全农民组织,使农会的作用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领域。

(四)对浙江发展绿色农业的启示。一是以信息化作为技术保障,针对农业信息量大、广而分散的特点,建立绿色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各类交互式多媒体服务系统平台。二是以工业化作为推动力量,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改变落后的生产模式,注重并合理配置资源,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绿色农业发展。三是以城镇化作为有力支撑,协调农村人口结构转变,消化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四是以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科技含量,带动绿色农业发展。

四、“四化”融合培育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绿色农业发展动能转换观念。随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农业发展目标定位应为优质安全生态增收,而不应继续追求单纯的高产高效,至少在确保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实质成效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新突破期间,暂时不宜将高产作为农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促进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二)培育与绿色农业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四化”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历史阶段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动力,发展与农业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盈利模式,让农业生产经营者有经济动力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除提供优质绿色安全农产品外,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来实现优质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为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探索有效途径,把农产品有效供给与资源环境保护和改善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

(三)土地流转盘活资源。一方面,建立专业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及土地流转管理平台。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并建立相配套的网上办理处理平台,政府对土地流转平台和中心进行推广,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指导,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另一方面,政府进行适当引导,防止出现土地流转中出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时,可能产生破坏生态问题,此时政府应发挥导向作用,进行土地流转时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加大对绿色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信贷支持,建立绿色金融组织体系,逐步提升对绿色企业的金融支持,鼓励建设优先服务于农业的微型金融机构;增加农业融资的担保物种类,推进建立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主要对象,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系统建设,完善绿色农产品企业的信用系统;建立绿色农业保险系统,推广绿色农业信贷担保机制,维系绿色农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红东、郑伟强,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11(11):34-37

[2] 黄祖辉、顾益康、米松华,我国山区转型发展与绿色发展论要[J].农业经济问题,2015(02):95-101+112

猜你喜欢
新动能绿色农业四化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