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外因关系视角谈新思想武装全党的路径

2018-11-06 10:15崔立勇
山东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思想武装

摘要: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必须科学把握内外因关系,创新路径,增强党员思想武装的主动性,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坚持思想武装的人本性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内外因;新思想;武装;路径

唯物辯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我们党作为一个具有97年历史、拥有近8900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面对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想“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用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科学把握内外因关系,创新路径,增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实效性,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要增强党员思想武装的主动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内因的作用,重视党员学习的主体性,增强党员思想武装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武装的实效性。但是,我们往往过分重视对党员的教育,忽视了党员学习的主体性,忽视了党员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教育方式受单一的文化背景、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和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影响,具有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性、统一性、等级性、封闭性、重复性的特点,强化人的从属性、被动依附性,不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1]今天,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的主体意识的唤醒,再沿用过去传统的单一的、灌输的教育方式,忽视党员干部的主体性,违背唯物辩证法的做法,只会使学习教育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不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必须重视内因的作用,重视党员干部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党员干部履职要求,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员干部作为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领头人,要履好职、尽好责、带好路,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内在需求,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增强各项本领,从而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因此,在对待学习问题上,要认识到学习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问题,愿学不愿学的问题,而是工作的需要、形势的需要、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是必须要学的问题。只有认识到位,思想重视,态度端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一般学”向“深入学”转变,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行动。二要完善制度,加强督促考核。毛泽东说过,“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不行,还要研究解决制度问题。人是生活在制度之中,同样是那些人,实行这种制度,人们就不积极,实行另外一种制度,人们就积极起来了”,“人是服制度不服人的”[2]。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方位扎牢制度的笼子。要完善对党员干部的考核奖惩制度,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试,将考试成绩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提拔任用、职务调整、表彰推荐等的依据,用制度的刚性约束解决“学不学都一样”的问题,真正体现出“学与不学不一样”,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上讲台、讲党课等活动。通过党员干部自己动手搜集案例素材、准备讲课讲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只有重视和发挥内因的作用,调动广大党员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促使党员干部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才能更好地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内因的作用,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增强“四个意识”,提高党员素质, 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项政治工作抓紧抓好。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很多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明确,认为只要把业务搞好,工作不出问题就行,往往借口经费紧、人手少、工作忙,开展党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不够积极。即使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但仍有部分基层党组织思想认识不到位,把学习教育活动当作可有可无的一件事,有的甚至认为是冲淡了业务工作,把培训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走走过场,拍拍照片,履行一下程序,消极对待,敷衍塞责。有的党校没有突出主业主课地位,甚至个别党员培训机构提出“党员想学什么就教什么”的错误思路,致使个别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努力规范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运行良好的党员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开展好基层党员集中轮训和经常性教育,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使党员培训教育工作有计划、按步骤进行。要抓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培训工作,落实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业主课问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课,全面纳入培训计划和教学布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要坚持思想武装的人本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作用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外因对内因的影响力,提高外因对内因的影响力就必须重视方法论问题。毛泽东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3]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党员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为基本立足点和最终归宿,从尊重、理解、关心广大党员干部出发,因人施教,精准施策,坚持人本性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4]我们传统的教育培训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忽略了党员干部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把教育培训单纯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来应付的问题,教育的内容机械化,培训的方式简单化,缺少广大党员干部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缺乏实效性。要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等的作用,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坚持人本性方法论原则,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一要尊重、关心和帮助党员干部。尊重、关心和帮助群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只有尊重人,尊重党员干部的独立人格,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們才会尊重你,接受你,向你敞开心扉,才能最广泛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关心和帮助党员干部,关心党员干部的合理利益需求,切实关心群众疾苦,才能把教育培训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说到群众的心里去。二要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的认知水平和思想行为规律,强化分类指导,坚持因人施教,精准施策。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增强宣讲教育的针对性。应当根据宣讲对象年龄特点,研究宣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把握宣讲对象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适应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宣讲内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讲明白,让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要采取多种方式,坚持靶向讲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校园、进网络。要注重联系百姓身边发生的变化和普遍关注的问题,联系身边人和身边事,增强宣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三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和手机等新媒体及微信等传播平台,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舆论矩阵,扩大宣讲的覆盖面、影响力,以期宣讲的最大收益。总之,外因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宣讲必须坚持人本性方法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开创宣讲工作的新局面,才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真正使这一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崔立勇.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统一性方法论原则[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783.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山东 潍坊 262406)

猜你喜欢
新思想武装
M-24武装直升机
惠安武装暴动
长满尖刺把自己武装起来
武装起来,让你认不出我!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