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对日本的介绍

2018-11-06 05:50邢路路
山东青年 2018年6期
关键词:黄遵宪

邢路路

摘 要:

《日本雜事诗》是黄遵宪1877——1879年出任驻日参赞期间的诗歌汇编,在《日本杂事诗》中,黄遵宪以其亲身体验,对日本的历史、社会、风土人情,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新气象进行了介绍。作为甲午战争前中国人撰写的一部日本记述,《日本杂事诗》对于纠正国人对日本的错误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寄托了他希望中国像日本一样学习西方的愿望,促进了新思想在中国知识界的传播。

关键词:《日本杂事诗》;黄遵宪;日本社会

一、黄遵宪《日本杂事诗》的成书过程

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订立后,中日互派使节。1877年11月26日,何如璋带领中国使团在上海搭乘“海安”号轮船启程赴日本。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派驻日本的使团,何如璋为正使,张斯桂为副使,黄遵宪为参赞官,使团还有译员,随行和亲属等20余人。黄遵宪作为参赞出事日本的时候,正值日本明治维新的第十个年头,但当时中国对日本还是抱着“大中华”的心态,对日本这种蕞尔小邦不屑了解,所以鲜有人专门去亲自去研究,当时的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史书而不是实际的考察,而久远的史书却不能提供正确的信息。“《山海经》已述倭国事,而历代史志,于舆地风土,十不一真”。[1]75关于日本社会文化的考察,更是少之又少,“唐人以下,谈日本诗至多,曾不及风俗”[1]75。薛福成在为黄遵宪作《日本国志》序时就曾经提到:“近世作者如松龛徐氏、默深魏氏,于远洋绝远之国尚能志其崖略,独于日本考证阙无。”[2]1正是出于这一原因,黄遵宪开始多方收集资料,立志撰写一部翔实的日本志书,这就是后来完成的《日本国志》。

黄遵宪光绪三年(1877)年到任日本做驻日参赞,随后两年,开始收集资料,写《日本国志》。期间,将部分资料写成《日本杂事诗》两卷154首,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自序中也提到:“日本与我仅隔衣带水,彼述我事,积屋充栋,而我所记载彼,第以供一噱,余盛惜之。今从大使后,择其大要,草《日本志》成四十卷,复举杂事,以国事、天文、地理、政治、文学、风俗、服饰、技艺物产为次,衍以小注串以为诗”[1]75。《日本杂事诗》是为了写《日本国志》收集素材,诗后附以注文,记叙本事,记录了黄在日本的所见所闻。1879年呈总理衙门,由同文馆聚珍版印行。1887年,《日本国志》写成,黄遵宪深感杂事诗的某些“诗意”与《日本国志》序论相违背,因此1890年黄遵宪在做英国使馆参赞时,就开始对《日本杂事诗》进行修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长沙富文堂印刊印修改后的《日本杂事诗》,在此版本中黄遵宪曾跋云:“此乃定稿,有续刻者,当以此为依据。”[1]4笔者所参考的,也是长沙富文堂版的定本。

二、对日本历史和文化的介绍

针对国人许多书籍中对日本地理的错误介绍,《日本杂事诗》开篇就对日本的方位做了介绍:“立国扶桑近日边,外称帝国内称天,纵横八十三州地,上下两千五百年”小注:“日本国北起北纬线三十一度,止45度:起偏东经线十三度:地势狭长。以英吉利里数计之,有十五万六千六百零四方里。全国濒海,分四大岛、九道,八十三国。户八百万。”[1]6以国际通用的标准对日本的地理位置做了精确的介绍。日本因离日较近,所以名为日本,对外称帝国,国家元首称天皇,有83个州,国家有2500年的历史。

《日本杂事诗》介绍了日本的倒幕运动。“吼鲸去海夜明,捧书执耳急联盟。群功衮衮攘夷策,独幸尊王藉手成。”[1]12在明治天皇之前,大权掌握在幕府将军德川幕府手中。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来英美等国与日本开港通商。在“攘夷”问题上,德川幕府软弱无能,引起了武士的不满。下层武士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天皇重新掌权。“留于东迁新定鼎,万家春树锦城宽。”[1]4德川氏还政以后,在大久保利通的建议下,明治元年迁都江户,以幕府为宫殿,后江户改名东京。明治天皇掌权后,进行维新运动,学习西法,与西方通商,“微善之政,极纷抡矣……然易服色,焕然一新。”[1]12黄遵宪认为,推翻幕府与儒生的“尊王攘夷”的宣传密不可分,“后有布衣高山彦九郎、蒲生秀实者,始著论欲尊王。”所以倒幕“赖以成功,实汉学之力也[1]34。”

关于中日关系,在当时的大多数人认为日本是中国朝贡体系下的藩属国。但黄遵宪不这么认为。黄遵宪认为古代中国与日本的交往,是平等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本作为弱小的小国,寻求强大中国的是庇护是在清理之中的,但是日本“以小事大则有之,以臣事君者则未也。[1]11”从未臣服过中国。

三、对日本社会的印象

黄遵宪在处理外交事务之外,常常“批览我载籍,咨询我故老,采风间俗,搜求逸事”。反映在《日本杂事诗》中,就是黄遵宪对日本的社会文化习俗做了颇为详细的记述。

日本人重视祭祀,新帝即位,有大尝祭,“万众头攒日荫鬘,千行肃肃拜神馆,何时目睹威仪盛?剑已飞天玺久刓。[1]40”在大尝祭当天,文武百官祭拜神官,举国若狂。不过在黄遵宪的时代,已经没有这种盛典了。每年的十一月举行新尝祭,仪式隆重,主要目的是祈求来年丰收,日本皇帝会亲自奏祭告文。同时,黄遵宪也对日本的新年习俗、传统节日,丧葬、饮食风俗也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于日本人的生活娱乐,黄遵宪称,日本嗜酒喜歌舞,多亲朋聚会,但很节俭,聚会剩下的饭菜都会带回家再吃。日本人喜欢游玩,春秋佳日,必携酒插花,出去游玩。出去游玩有的带装吃食的小匣子,称作“行厨”。日本历朝都爱赏菊,菊也是皇族的标志,菊花开时,日本皇室会请各国使者以及各省的院长次官终日游玩。编竹为城,在竹城里放犬,公卿贵人骑马射犬,这种活动叫做“犬射”,犬射时,皇帝和皇后也会参加。

关于日本的社会管理,黄遵宪称,日本的街道修治的很好,家家户户书名于门,门外树立灯塔,到了夜晚,就会燃起路灯,同时还有巡逻者巡逻。“白桑板记公卿性,紫锣途联左右坊。”[1]23设立消防局,专司救火,出现火灾或者社会治安问题时,就使用“火作”以敲钟传警,黄遵宪评价说:“陈畚者,负婴者,毁墙者,皆一呼四集,顷刻毕事。”[1]23为了保卫社会安全,设置了警卫厅,安排警察巡逻,打击违法犯罪。“时检楼罗日历看,沈沈官屋署街弹,市头白鹭巡环立,最善纠民是鸟官。”[1]23黄遵宪将北魏时期的候官白鹭比作日本的警察:“警视之职,以备不虞,以检非为……余考其职,盖兼周官司救、司市、司虣、匡人、掸人、禁杀戮、禁暴氏、野闾氏、修闾氏数官之职,后世惟北魏时设候官,名曰白鹭,略类此官”。[1]23黄遵宪称,日本设有病院,由官府所建,医院环境甚好,种有花木。病人用中医养病,如果是不治之疾,送往大医院,用西法解剖治疗。他对警察的设置十分推崇,后来在湖南作按察使的时候,按照警察制度,倡议设置了保卫局。保卫局的设置是黄遵宪受日本警察制度的启发设置的,是中国警察制度最早的尝试,起到了兴绅权,削官权的作用。

此外,黄对日本的宗教、书法、绘画、房屋建筑等方面做了介绍,可以说,《日本杂事诗》展现了活生生的日本生活面貌,使晚清士大夫对日本有了更新和更准确的认识。

四、对维新运动以来日本新气象的介绍

黄遵宪出使日本的时候,正是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兴起之际,但当时黄对于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只是感到惊奇,并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初刻本中对自由民权介绍的并不多。1882年黄调任美国旧金山做总领事,1890年随出使英国的薛福成去伦敦做驻英参赞。由于黄在日本养成了实地考察的习惯,所以黄在美国和英国期间对美国和英国的社会制度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余观欧美大小诸国,无论君主,君民共主,一言以敝之曰,依法治国而已。”他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也更加的深刻,“他观察到美国的‘用法施政,胜过日本,说他在日本已经觉得日本‘学习西法如此之祥,到美国后,‘其祥更十百倍,才感到往日所见之浅。”[3]181-182由于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了解的深入,所以对于日本明治维新出现了新现象由原来的“惊奇”变为接受和理解,于是黄遵宪在英国期间对《日本杂事诗》进行了修改,删减、改增了部分内容,直到1898年长沙富文堂刊印《日本杂事诗》定本。定本与初刻本相比,增补54首,其中定本诗和注完全新增的诗有46首。[4]233新增的诗除了对日本的习俗文化方面的题材外,还有就是维新方面的内容。

黄遵宪记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女性的变化,维新以来,女权学说兴起,在日本上层,很多妇女和男性共同吃饭和乘车。女性有专门的学校,书中还记载了明治九年国后出资建女子师范学校的事情:“明治九年,国后出藏金,名择士族华族女百人,延师教之,曰女子师范学校,亦三年得为女师”[1]27。这表明日本上层对教育还是极为重视的,明治维新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日本上层对改革的推动是巨大的。女学生除了学习西学,同时也学习女红。“捧书长跪藉红毹,吟罢拈针弄绣襦。归向爷娘索花果,偷闲钩出地球图。”[1]25明治维新后,风气渐开,女性的地位提高,女性也开始受西方的教育。这与当时的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文化上大力引进西学,黄遵宪在日本期间,其文化观念上倾向于西学中源之说,在《日本杂事诗》中也有表达,如“余考泰西之学,墨翟之学也。”[1]25将中国古典文献中关于化学、重学、算学、光学的记载当作化学之祖、重学之祖、算学之祖、光学之祖。他认为“西儒之绝学,然见于《大戴礼》、《管子》、《淮南子》、《抱朴子》等儒家方技之传。”[1]25但黄遵宪的这种文化观念并不是保守的,在他看来,西学源于中国,并被西人发扬光大,正可以为我所师。“师其长技……第我引其端,彼竟其委,正可师其长技”[1]25。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介绍了日本的学校分法、理、文三部,培养人才,学习中西文化,并对此大加称赞,“所读皆有用书”[1]25。寄托了黄希望中国能向日本一样,摆脱夷夏观念,建立学校,多方面向西方学习以自强的愿望。

对明治维新的司法制度,黄遵宪也有介绍。日本古代是没有法律的,若有人犯罪,则乞求神的惩罚,后来用大明律和法兰西律,司法省根据法兰西律编《民法》、《刑法》,下设裁判所。对待牢犯十分人性化,“牢狱简洁,饮食起居,均有常度”[1]23。犯死罪的犯人,行刑时,有教士或者神官僧人为其念经,祝来生得到天堂。

给黄遵宪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日本的报纸。报纸开阔人的眼界,记录国内外大事,启迪民智。“欲知古事读旧史,欲知今事看新闻,九流百家无不有,六合之内同此文。”[1]24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五洲万国,如有新事,朝甫飞电,夕可上版”。[1]24黄遵宪出国前,国内的报纸,处理承载上谕和奏折的《京报》,只有上海的《申报》、《新报》等几种。与中国相反,当时的日本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报纸体系,《日本国志》记载,据1877年的统计,日本东京及各府县共有报纸321种。在维新思潮涌动时,黄遵宪请梁启超为主笔,于1896年创办近代著名报刊《时务报》,成为宣传变法图强的有力的工具。

结语

与多将日本视为“蕞尔夷邦”的同时代的士大夫相比,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很少称日本为“倭”,在某种意义上,这表明了黄遵宪对日本的新认识,也表明了他已经摆脱了天朝上国的观念,而以新的文化观念对日本进行认识和评判。

黄遵宪的中日平等观念及其本人的个人魅力,使黄遵宪有了许多的日本友人,这些日本友人也为他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很多的资料。但必须看到与黄遵宪往来的日本友人多是对传统文化有着独特情节的人。他们大多是守旧的汉学家,对于日本向西方的学习以及推行的新政多有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影响黄遵宪对于日本明治维新的看法。首先就是对德川氏主政的怀念:“川氏主政二百余年,深仁厚泽,民不能忘,还政以来,父老过芝山东照宫,多有焚香泣拜者,旧藩世族,维新后穷不自聊,时时有盛衰今昔之感。”[1]17受日本守旧汉学家的影响,再加上黄遵宪在日本的时候对于西方政治了解不深刻,所以对于明治维新的态度一直是半信半疑的态度,后来出使美国和英国,对西方的民主政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修改了《日本杂事诗》。从这个方面看,研究《日本杂事诗》,可以窥探出黄遵宪思想变化的轨迹,探究黄思想的形成。

与此同时,黄遵宪在日本的观察对象大多在城市,对日本的农村关注度不够。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在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中他對于中国农村的较少关注,没有争取到来自农村力量的支持。但他毕竟认识到了变法学习西方的需要,对日本和西方议会的考察也使得他比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更多的看到了变革中国政体的需要。《日本杂事诗》中对于日本社会以及明治维新的介绍,纠正了和刷新了国人对日本的认识。尤其是日本通过维新走向富强经历,刺激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黄遵宪维新思想早于康有为、梁启超,并对康、梁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黄遵宪.诗集·日本杂事诗[A].黄遵宪集(上卷)[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薛福成.日本国志“序”[A].黄遵宪撰. 日本国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3]胡代聪.晚晴时期的外交人物和外交思想[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4]黄升任.黄遵宪评传(上)[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7)

猜你喜欢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研究综述
论黄遵宪诗之“三长”
黄遵宪埋书稿
“知君者无若我,知我者无若君”
试论黄遵宪明治维新观中的宪政思想
“通文字之用”与“我手写吾口”
试论黄遵宪的对日外交思想
黄遵宪《新嫁娘诗》中的婚嫁新观
人境庐馆藏的《万国公报》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