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园,向 涛
(1.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乌鲁木齐中医医院手术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使患者出现胸部不适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将冠心病心绞痛归为“胸痹” 、“心痛”、“真心痛”、“痰浊”的范畴。该病患者常为中老年人[1-3]。用西医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存在局限性,易使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临床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应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中药热奄包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对象是2017年1月至7月期间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68例,女性42例;其年龄为39~71岁,平均年龄为(48.9±11.4)岁。这些患者病情的中医辨证分型均为心肾阳虚兼痰瘀互结证,其在参加本次研究的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可影响本研究结果的药物。本次研究排除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感染、精神障碍、重度营养不良、重度心脑血管疾病、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及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中药热奄包组和非中药热奄包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本次研究使用的西医诊断标准是: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的相关标准。2)本次研究使用的中医诊断标准是《中医诊断学》及我国卫生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常规的中医治疗。进行常规中医治疗使用的药方是温阳补肾活血化痰方。该药方的药物组成是:黄芪30 g,巴戟天、茯苓、党参各20 g,仙茅、桂枝、田七、川芎、白术、制半夏各15 g,仙灵脾、当归、炙甘草各10 g。将上述中药用清水煎煮,每日煎煮2次,共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当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发作时,可让其舌下含服0.25~0.5 mg的硝酸甘油。在此基础上,为非中药热奄包组患者使用米糠粉热奄包进行热敷。具体的方法是:将米糠粉用纱布包裹,上锅蒸煮。当热奄包的温度降至42℃时,敷于患者双侧的内关穴上,每次热敷15 min,每日热敷2次,共治疗1个月。为中药热奄包组患者使用中药热奄包进行热敷。使用的中药组成是:川芎20 g,补骨脂、肉桂各15 g,吴茱萸、白芷、红花、山奈、姜半夏、制南星各10 g。将上述中药粉碎后用纱布包裹,上锅蒸煮。当热敷包的温度降至42℃时,将其放在患者双侧的内关穴上。每次热敷15 min,每日热敷2次,共治疗1个月。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了本次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具体的疗效评定标准是: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其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有所改善。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均无改善或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热奄包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非中药热奄包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中医将冠心病心绞痛归为“胸痹”、“心痛”的范畴,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是机体的正气内虚,引起血瘀、气滞、痰浊内阻、寒凝心脉,进而导致心脉痹阻不畅。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多嗜食肥甘厚味。此饮食习惯可使气机失畅,使机体产生痰浊,痰浊滞于血脉可使患者出现痰癖交结之证[4-6]。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胸部憋闷、疼痛。如何做好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工作、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上研究的重要课题。西医治疗该病虽疗效明显,但易出现患者对所用药物不耐受的情况,严重的可诱发急性冠脉事件。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多为本虚标实,即心肾阳虚、痰瘀互结。因此,中医提倡对该病患者进行温通心肾、活血化痰的治疗。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具有温通心肾、活血化痰功效的中药制成热奄包,热敷于患者的内关穴,可起到温通心肾、活血化痰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