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宁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5)
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可发生心源性猝死,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1]。本文对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7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旨在分析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对2017年1月至1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7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每组各39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美托洛尔组患者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进行治疗。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的用法是:将5 mg的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混入2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泵注(泵注的速度为0.5~1 mg/min)。若患者的病情无明显的改善,可为其追加用药(最大剂量应低于15 mg/d),1次/d。用药1周后,指导其改为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用法是:每次服25~50 mg,每天服2~3次,连续用药2周。为胺碘酮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注射液进行治疗。胺碘酮注射液的用法是[2]:将3~5 mg/kg的胺碘酮注射液混入2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若患者的病情无明显的改善,可继续为其静脉泵入150 mg的胺碘酮注射液(泵注的速度为0.5~1 mg/min),1次/d。用药1周后,指导其改为口服胺碘酮片。用法是:初始剂量为每次服200 mg,每天服2次,用药1周后改为每次服200 mg,每天服1次,连续用药2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可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显效。
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明显好转,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可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有效。
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未好转,其临床症状未改善,可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无效。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胺碘酮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31%(32/39)〕高于美托洛尔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92%(30/39)〕,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胺碘酮组患者的心率低于美托洛尔组患者,其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美托洛尔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比较(±s )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比较(±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后 心率(次/min) 左心室射血分数(%)胺碘酮组 39 治疗前 151.09±12.14 23.25±4.78治疗后 128.22±9.31 34.71±5.09美托洛尔组 39 治疗前 150.59±12.82 23.37±4.07治疗后 141.08±10.95 29.05±5.14
在治疗期间,胺碘酮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13%)低于美托洛尔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7.95%),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快速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及时对此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对降低其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胺碘酮属于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此药的作用机制如下[4-6]:1)可延长心室、心房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心房及房室旁道组织传导的时间,从而可起到阻滞心脏折返激动的作用。2)可阻滞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非竞争性地阻滞α-受体和β-受体。3)具有良好的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