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信坤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沛县 221600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破裂后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1]。因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对减少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氯吡格雷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是临床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选择性的小分子抗血小板聚集药。本次研究主要对比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这9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这92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2012年ACCF/AHA(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其排除标准[3]是:1)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2)血小板减少的患者。3)合并有重度高血压的患者。4)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5)合并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6)未签署参加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的患者。7)合并有恶性肿瘤的患者。8)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9)合并有脑出血的患者。在A组患者中,有男27例,女19例;其年龄为42~77岁,平均年龄为(60.8±7.9)岁;其病程为1~75个月,平均病程为(21.9±5.4)个月。在B组患者中,有男26例,女20例;其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60.9±8.2)岁;其病程为1~73个月,平均病程为(21.6±5.3)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1)让患者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次,3次/d。2)让患者口服辛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3)让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4)让患者口服美托洛尔片,12.5 mg/次,2次/d。在此基础上,为A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氯吡格雷的用法是:口服,75 mg/次,1次/d。为B组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替格瑞洛的用法是:口服,初始用药量为180 mg/次,根据其病情改善的情况,逐渐将其用药量调整为9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8周的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⑴显效:经过治疗,患者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正常,与治疗前相比其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减少率>80%。⑵有效:经过治疗,患者心电图检查的结果为倒置的T波变浅且ST段的改善率>50%,与治疗前相比其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减少率为50%~80%。⑶无效:经过治疗,患者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及其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均无改变[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不良事件包括脑卒中、心血管性死亡、脑出血、心肌梗死等。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抗血小板聚集药是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用药物。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但是,用此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仅存在起效慢等缺点,还易增加患者发生心肌缺血事件的风险。替格瑞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较强,且可保护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5]。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环戊基三唑嘧啶类抗血小板药。此药属于非前体药,基本不会受到代谢基因的多态性影响,无须经肝脏激活即可直接起效。此药能与P2Y12有效地结合,且具备良好的可逆性,可有效地缩短血小板恢复的时间[6]。患者在口服180 mg的替格瑞洛后,在3 h之内其血药浓度即可达到峰值,并能够分布在其血液系统中,与血浆蛋白进行有效的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使用氯吡格雷相比,使用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