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荣,廖聪聪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 广元 628012)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患者存在感染、心血管疾病均是诱发此病的重要因素。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现肾动脉、脑动脉供血量不足及心悸等症状[1]。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此类心律失常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患者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胺碘酮被广泛地应用于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研究组中,有男性26例,女性15例,其平均年龄为(43.5±2.6)岁。在对照组中,有男性25例,女性16例,其平均年龄为(44.7±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心电监护、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心肌酶检测、尿常规检查等,每隔5 min为其监测1次血压、心率。同时对其进行常规治疗,治疗方法是:将70 mg的普罗帕酮(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249)加入到20 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静脉推注的时间为10~15 min。然后为患者使用70 mg的普罗帕酮进行静脉滴注,每日滴注3次,滴注速度为0.5~l mg/min。共治疗1个月。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胺碘酮(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108)的用法是:将适量的胺碘酮加入到20 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胺碘酮的负荷量为3 mg/kg,维持剂量为1~l.5 mg/min。6 h后,将胺碘酮的推注速度降低至0.5~l mg/min,该药的最大用量为1.0 g/d。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将胺碘酮的给药方式改为静脉滴注,0.5~2 mg/min。胺碘酮的使用时间应<4 d。
1)显效: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的次数减少>80%,其气促、心悸、胸闷等症状有明显改善。2)有效: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的次数减少50%~80%,其两次室性早搏发作的间歇时间延长,其气促、心悸、胸闷等症状有所改善。3)无效: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的次数未减少或在增加,其气促、心悸、胸闷等症状未改善或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的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的比较(±s )
组别 例数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心率(次/min)对照组 41 92.4±7.6 138.4±8.6 148.5±4.2研究组 41 77.2±6.4 124.2±7.5 130.1±6.7 t值 9.796 7.968 7.504 P值 0.001 0.001 0.001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快速型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扑、室颤、持续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多形性室速、双向性室速、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快速型心律失常属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机体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可出现异常,严重者可发生心源性猝死。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心电图中QRS波时≤120 ms,其心室率为150~250 bmp。临床上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2]。目前,临床上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常为其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胺碘酮是一种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是苯丙呋喃的衍生物。该药的生物利用率可达50%。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此药进行治疗后,药物多分布在其体内的脂肪组织和具有丰富脂肪的器官中。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可抑制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症状,从而改善其病情[3]。研究发现,胺碘酮能有效地延长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心室、心房的动作电位时间,进而抑制其心房及心室的颤动。并且,该药对室性心动过速还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降低其心率、血压,改善其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