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春
(四川省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四川 遂宁 629000)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血尿、尿路绞痛及尿路感染。输尿管结石的发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气压弹道碎石术(UP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常用术式。但是,用这两种术式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择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四川省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51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16例,其年龄为29~76岁,平均年龄为(40.5±4.6)岁;其病程为1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7.5±2.2)个月;其中发生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有25例,发生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患者有26例;其结石的横径和长径分别为6~15 mm和7~26 mm,其结石的平均横径和平均长径分别为(9.2±1.5)mm和(13.5±2.3)mm。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36例,女性15例,其年龄为29~76岁,平均年龄为(40.2±3.8)岁;其病程为1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7.6±2.3)个月;其中发生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有24例,发生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患者有27例;其结石的横径和长径分别为6~15 mm和7~26 mm,其结石的平均横径和平均长径分别为(9.3±1.4)mm和(13.6±2.2)m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⑴经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尿路平片检查及CT检查,被确诊患有输尿管结石的患者。⑵符合施行气压弹道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手术指征的患者。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2)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⑴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⑵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⑶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⑷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⑸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⑹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为对照组患者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具体的方法是:1)选用Dornier Ⅳ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为患者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2)无需对患者进行麻醉。若患者疼痛难忍,可视情况使用止痛药物对其进行镇痛治疗。3)协助发生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保持仰卧位;协助发生输尿管中段结石的患者保持俯卧位;协助发生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保持俯卧位或仰卧位。4)启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将电压调至11~18 Kv,将冲击频次设置为2000~4000次,用影像定位法对患者输尿管内的结石进行跟踪碎石操作。5)两次治疗的时间应间隔≥2周,治疗的总次数应≤3次。为研究组患者施行气压弹道碎石术,具体的方法是:1)协助患者保持截石体位,并对其进行腰麻或硬膜外麻醉。2)向患者的输尿管内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在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的引导下将德国Wolf F8/9.8型硬性输尿管镜置入其患侧的输尿管内。3)待输尿管镜到达患者输尿管内的结石处后将其固定,启动瑞士EMS型气压弹道碎石机,将碎石探杆插入患者的输尿管,向一侧输尿管壁压迫结石并执行碎石操作。4)在进行碎石的过程中,应尽量将结石粉碎至直径在3 mm以下。5)完成碎石操作后,为患者常规留置D-J管,并在术后2~6 w时拔除D-J管。6)术后,使用利尿剂和抗生素为患者进行排石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1)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根据对其进行超声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或泌尿系平片检查的结果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2)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腰痛、血尿及发热等。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5.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为90.2%,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为74.51%。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结石排净率的比较(%)
在研究组51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腰痛、术后血尿及术后发热的患者分别有5例、7例、50例和2例,其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9.8%、13.73%、98.04%和3.92%;在对照组51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腰痛、术后血尿及术后发热的患者分别有8例、12例、40例和2例,其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15.69%、23.53%、78.43%和3.92%。研究组患者术后血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P>0.05。
气压弹道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均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常用术式,具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迅速康复等优势[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始见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这种手术是利用影像学技术对结石进行定位,并用冲击波进行准确碎石,使结石碎块顺利排出体外。虽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且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但对于体积较大的结石、嵌顿性结石或与肉芽组织相互包裹的结石,采用此手术进行排石的效果并不理想[4]。气压弹道碎石术始见于上个世纪90年代,这种手术是利用压缩气体促使子弹体高速撞击探针,使结石在探针的冲击下化为粉末。采用此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碎石率高、排石率高等优势[5]。此外,气压弹道碎石术是采用机械冲击的方式进行碎石,不会产生热效应,且碎石杆在冲击结石的过程中其振幅不会超过2 mm。因此,这种手术对输尿管黏膜及其四周组织造成的损伤微乎其微。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4.51%的结石排净率。可见,相较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这一研究结果与廖尚范[6]、韦艳梅[7]等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有研究认为,由于输尿管的管径较细,因此与进行非侵入性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相比,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易使受术者发生输尿管黏膜损伤、穿孔、出血及狭窄等并发症[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血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P>0.05。可见,施行气压弹道碎石术会损伤患者的输尿管黏膜,继而增加其术后血尿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与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相比,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但是,施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易增加患者发生术后血尿的几率,因此临床医师应综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其肾功能等信息合理地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免加重其原有损伤,提高其预后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