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副主任医师
李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病已经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肾病是如何出现的?如何保肾护肾?”已成为全民尤其是肾病患者们格外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肾脏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生成尿液,维持水的代谢平衡。因此,有人将肾脏比作身体这栋“大楼”里持续工作的排水系统。
关于肾病,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提出了“肾络癥(zhēng)瘕(jiǎ)”的理论。什么是“肾络”呢?如果将肾比作排水系统,那么单独的一个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就可以看作是整个系统中的一根水管,肾络就好比排水系统中的分支,
如果将肾比作排水系统,那么单独的一个肾单位就可以看作是整个系统中的一根水管,肾络就好比排水系统中的分支,是肾脏中的“脉络”。
癥瘕是中医学的专有名词,见于《金匮要略》,指腹腔内的痞块。坚硬不移动,痛有定处为“癥”;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肾病的出现,是由于肾脏中出现了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或免疫复合物破坏了肾脏的结构。因此,国医大师吕仁和将由免疫复合物异常引发的肾病称之为癥瘕。是肾脏中的“脉络”。
肾为先天之本,是身体成长发育的先天条件。因此,身体这栋“楼”的水管材料是无法改变的,它的走形和构造也是早早就设计好的,这就是吕老提出的内因,也就是“肾本虚论”。吕老认为,所有慢性肾病的患者都有“肾本虚”,这是天生就带来的。
有内因就有外因。水管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天气的变化,可能会冻坏;某户人家施工,可能会破坏水管,造成漏水等;铁质的水管,有可能会生锈;塑料的水管,可能会老化,年久失修,有可能会堵塞、漏水等。而换作是人体结构,就受到饮食不节、外感风邪或其他邪气、情志失调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肾病的出现或者加重。
在内、外因的共同影响下,身体的“水管”会出现诸多问题,如破损、漏水,或是粗糙,影响水流,甚至堆积五花八门的垃圾,导致整个系统的堵塞。就如同癥瘕的病因,包含气滞、血瘀、痰湿、火毒、浊毒等。
癥瘕一旦形成,就如同水管破损、堵塞。一方面,肾虚如同破损的水管,不能固摄,会造成精微物质的外泄,也就是血尿、蛋白尿的出现;另一方面,肾气不足,推动无力,会出现水肿、少尿、无尿等症状。当患者肾脏的损伤达到了50%~75%,甚至更严重时,就会出现肾功能不全、肌酐升高等,就好比排水系统的“瘫痪”。
吕老将慢性肾病的治疗总结为补虚、泻浊、调护三个方面。
肾虚的患者需补益正气,可以益气、助阳、滋阴、养血等,以强化“水管”的功能,使其难以堆积垃圾,修补漏点。
对于一个已经堵塞、瘫痪的排水系统,则需要维修、清除垃圾,针对堵塞的不同垃圾,需要用到不同的化学试剂进行排污,如冻住的水管需要热水加温化开,水碱堵塞了水管需要用醋分解,生活用品堵塞水管则要用铁丝等专业疏通用具清除。所以 ,泻浊需要根据具体证型,进行理气、活血、化湿、祛痰、化瘀、清热等治疗方法。
最后,就是使用中的维护,即为调护,包括饮食及运动调护、强身健体、预防感冒、保持情志舒畅等,对肾病患者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水管”的使用寿命才会延长。所谓“三分治七分养”,只有调护和治疗同时进行,有肾病的朋友们才能保持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