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视角下《局外人》两个汉译本对比分析

2018-11-05 10:15刘佳俊
科教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局外人对比研究

刘佳俊

摘 要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代表作之一,是其作品中最早译入中国且翻译版本最多的一部小说。本文选取李玉民和柳鸣九的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对两个汉译本从词法和句法角度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译者在翻译中所采取的不同策略,进一步验证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局外人》 译者主体性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9.025

Abstract "Outsiders" is one of the famous works of the famous French writer Camus, and is one of the works whose first translation into China and the most translated version. This paper selects Li Yumin and Liu Mingjiu's transl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two Chinese translations from the lexical and syntactic perspectives, and explores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adopted by the two translators in the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Keywords "Outsiders";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comparative analysis

1 譯者主体性概述

传统翻译只是语际之间的转换,翻译作品依赖于原作,没有创造性,但又反对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认为译本应当完全忠实于原作。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性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与认可。

“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主观能动性”,译者主体性内容包括能动性、受动性以及为我性三个特征。能动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意识与能动作用,能动性的发挥以受动性为前提,受到客观世界许多因素的限制,而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也就是为了实现其预先希望达到的目的,即是为我性。

2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两汉译本

2.1 词法角度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对于句中的每一个词的理解,特别是关键词的理解与翻译都十分重要。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不同,往往最终所呈现的翻译也不完全相同。通过译例分析,能发现其中的差异。

(1)名词翻译。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对于名词的翻译,译者既要考虑如何合理翻译原文用词,又要考虑如何使译文用词符合原语或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Mais oui, la libert, c'esta. On vous prie de la libert. (L'閠ranger, P82)

“当然了,自由,正是为此才剥夺了你们的自由。”(李玉民,P52)

“是的,什么是自由,女人就是自由啊!你们被剥夺了这种自由。”(柳鸣九,P79)

李译本翻译出名词原意,不作更多解释,忠实于原作,而柳译本则更具体,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为详细地为读者解释了其含义文。

(2)形容词翻译。译者在对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进行翻译时,采取的翻译策略不同,译文对原作感情色彩的理解也略有不同,因此,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就表现地更为突出。

On l'aurait bien tonn en lui disant quil finirait concierge lasile de Marengo (Ltranger, P8)

“当初若是有人对他说,他最后的归宿就是在马伦戈养老院当门房,他准会万分诧异”(李玉民,P6)

“要是有人对他说,他一辈子会以在马朗戈养老院当门房而告终,那他是苟难认同的”(柳鸣九,P6)

对于“tonn”一词,李译本“万分诧异”忠实原文,根据语境加强了震惊程度。而柳译本“苟难认同”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又发挥了译者主观能动性,既表明了门房的震惊,又更多地体现了门房的高傲。柳译更好地体现了门房的这一心理。

(3)动词翻译。在法语中,动词属于可变词类,有人称、时态、语态、语式等语法范畴,其内容庞杂。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须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以准确优雅地呈现原作之美。

Le soleil tait maintenant crasant. Il se brisait en morceaux sur le sable et sur la mer (Ltranger, P60)

“现在烈日炎炎,照在沙滩和海面上,碎成无数闪亮的金块。”(李玉民,P38)

“阳光炙热难耐,他照射在砂砾和海面上,金光闪烁”(柳鸣九,P56)

Dehors la lumire a sembl se gonfler contre la baie (Ltranger, P79)

“户外的阳光撞到大玻璃窗,似乎更加膨胀了”(李玉民,P50)

“大厅外的阳光似乎越来越强,照射在玻璃窗上闪闪发亮”(柳鸣九,P76)

这两例句中,动词的主语都是阳光,李译本即是动词原意,虽然保留了原作的原滋原味,但用“碎成”、“膨胀”以描写阳光,在中文的表达习惯中却不太恰当。柳译本“闪烁”、“越来越强”则更符合汉语中对阳光的描述,在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既合理表述了原作的本意,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同时也增强了译作的创造性,并不是对原作的完全模仿。

2.2 句法角度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句子种类繁多,对其翻译比单个词翻译更复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因此译者需要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解决这些困难,从而达到翻译活动中的预设目的。

(1)简单句翻译。简单句的句式结构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其往往与上下语境结合紧密,译者应在充分理解原文语境的基础之上进行翻译,这样才能准确合理地表达原作内涵。

Les journaux parlaient souvent dune dette qui tait due la socit. Il fallait, selon eux, le payer. Mais cela ne parle pas limagination. (Ltranger, P115)

“报纸经常谈论一种亏欠社会的债,主张必须偿还。然而,这并不能启发想象力。”(李玉民,P72)

“报纸上经常高谈阔论对社会的欠债问题。照他们的说法,欠了债就必须偿还。但是只在想象中欠了社会的债,就谈不上要偿还了。”(柳鸣九,P112)

原作在这一句的表达上简明而富有内涵,但对此句的理解与翻译却有一定难度,两译本的表述也略有不同。李译本逐字逐句翻译原文,不增添其他内容,但却给读者一种突兀之感,译文显得没有逻辑,与上下文并无明显关联。然而柳译本则更加具体,作为一名特殊的读者,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在符合上下文语境基础上加以详细解释,并能帮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及作者的思想。

(2)复合句翻译。由两个或多个意义有联系的简单句,合起来所构成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句子,称为复合句。复合句句式复杂而又内涵丰富,难度大。译者需要整句把握,合理分析句子结构,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比较两译本对于复合句的翻译,通过译例分析能够看出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活动的影响与作用。

chaque pe de lumire jaillie de sable, dun coquillage blanchi ou dun dbris de verre, mes mchoires se crispaient. (Ltranger, P62)

“从砂砾上,从变白的贝壳上,从碎玻璃上,每投出一把光剑来,我的牙关都不由得紧咬一下”(李玉民,P39)

“从砂砾上,从白色贝壳上,从玻璃碎片上,投射出来的反光像一道道利剑,刺的我睁不开眼,不得不牙关紧缩”(柳鸣九,P58)

李译本只转换了语言,将译出语转变成译入语,其翻译:“光剑”,表达显得口语化,不符合汉语文学作品的表述。柳译:“投射出来的反光像一道道利剑”,更为具体而富有文学性,在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下,增添了内容“刺的我睁不开眼”,强化了阳光的耀眼程度,合理恰当地对环境进行描写。

Ce souffle galisait sur son passage tout ce quon me proposait alors dans les ann閑s pas plus relles que je vivais. (Ltranger, P127)

“一种捉摸不定的灵气,从我未来的幽深之处朝我冉冉升起,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而这股灵气所经之处,便抹平了我生活过而并不真实的那些年间别人给我的种种建议。”(李玉民,P80)

“一种阴暗的气息从我未来前途的深处向我扑面而来,它穿越了尚未来到的岁月,所到之处,使人们曾经向我建议的所以一切彼此之间不再有高下优劣的差别了,未來的生活也并不比我以往的生活更真切实在。”(柳鸣九,P126)

例句为主从复合句,句式复杂,话语之间蕴含了深厚而又抽象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译者调动相应的翻译策略,准确而又优美地表达出原作的韵味。李译本尊重原文用词和表达,其翻译:“这股灵气抹平别人给我的种种建议”,虽然忠实原文,但并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让人摸不着头脑。而柳译则是:“使人们曾经向我建议的所以一切彼此之间不再有高下优劣的差别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体悟原作的内涵,译者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之上,适当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恰当地对原文进行诠释,帮助读者理解原作,感受原作的魅力。

Comme il le disait lui-mme : sous laveuglante clart des faits dabord et ensuite dans lclairage sombre que me fournira la psychologie de cette me criminelle (Ltranger, P105)

“正如他本人所说:“着先要以事实的耀眼的光芒,其次要借用这颗罪恶灵魂的心理向我提供的微光。”(李玉民,P65)

“正如他本人所说“首先是举出光天化日之下犯罪的事实,然后是揭示出我所到的这个罪犯心理中的蛛丝马迹。”(柳鸣九,P102)

第二章中法庭上对案件的审理部分无疑是全书的高潮,原作对于陪审法官以及律师的论述描写都十分精彩,而这一例句也正出自陪审法官之口。李译本对原作逐字逐句翻译,保留了原作的原滋原味,尊重了原作的用词以及表达,使读者能到最大程度地接近原作,而柳译本则是更加具体细致地进行了解释,在原作含义的基础上,使得译文更符合译入语,即中文的表达习惯,方便读者理解原作。

3 结语

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对这两本各具特色的译本从词法、句法两方面进行了对比。通过众多的译例分析,不难发现,李译本尊重原作,将译出语转化为译入语,尊重原作的用词与句式,保留原作的原滋原味,让读者能最大程度领略到原作的魅力,让读者自由思考,自行体悟,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柳译本在尊重原作内涵的前提下,译者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通过自身准确的理解与精湛的表达,译文具体恰当,符合中文逻辑与表达方式,符合中国读者思维方式,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内涵与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译作又生动具有文学艺术性,如同一次文学再创作。

参考文献

[1] 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24(1).

[2] Albert Camus. L閠ranger [M]. paris : Edition callimard,1957.

[3] Albert Camus.柳鸣九.局外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4] Albert Camus.李玉民.局外人[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译者主体性局外人对比研究
儿童保护没有局外人
琴(外一首)
石头记(外一首)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的翻译思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