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贤 张楠楠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风俗习惯差异是红色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三大障碍。对此,我们应优化跨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彰显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创新对外传播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推动红色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红色文化 对外传播 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仅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硬实力,还包括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建设,同时也离不开有效的对外文化传播。对外文化传播在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和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见,有效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已成为全球化语境下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红色文化孕育于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揭示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对幸福的向往,以及为理想而艰苦奋斗、为民族独立而舍生忘死的气概,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取向。在光辉的奋斗历程中,红色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红色文化仍不失其先进性,需要我们永远传承下去。
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本。目前,我国在国际形象的塑造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的错误解读。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有效方式将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追求真理、自由勇敢、甘于奉献、不懈奋斗等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宣传和介绍,有助于消融国外公众对中国的盲目偏见与抵触,使其客观、理性地看待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文化,进而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随着全球化的日渐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互动交流日渐频繁。在此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文化等优势,潜移默化地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传输其价值观念,甚至通过展开不易察觉的文化渗透来确保自身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为了有效抵制外来负面文化的侵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我们要在大力建设本土文化的同时,稳步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特别是要积极对外宣传和推广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红色文化,从而不断扩大其影响力。
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助于提升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在国际社会中对国际事件的发言权,甚至是对于国际争端的评议权和裁断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也在不断上升。然而与之不相称的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在世界话语体系中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面对关乎国家利益且引发国际关注的重大事件时,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音往往不够响亮,以至于在面对一些西方国家的舆论干扰时难以进行有力回击。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建设,促进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以成功跨越文化鸿沟、实现有意义的跨文化交流为前提。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涉及到跨文化信息的传递,而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在无形之中对跨文化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语言差异。语言是某一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代表这一群体共有社会体验的符号,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面向不同的文化群体,要想实现信息内容的有效对外传递,首先就要打破语言隔阂,实现顺畅沟通。不同的语言在词法、句法、修辞、行文风格、语境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精准传达出语言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当前我们面对的一大考验和挑战。
价值观差异。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如西方文化主张人人都应当拥有独立的思想、人格、自由和权利,个人权利高于一切,国家和政府应以保障个人权益、成全个体发展为首要任务。而中国文化则推崇集体主义精神,主张个人的发展要服从集体的利益。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对外传播中,如何弥合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使人们客观看待、理解、接受红色文化,是对外文化传播中的又一难题。
风俗习惯差异。风俗习惯、社会规范是特定文化群体深刻认同并世代传承的。风俗习惯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丧习俗、节日习俗、饮食习俗等。由于不同文化群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环境各不相同,其形成的风俗习惯也各有特点。在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忽视这些差异,不但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甚至还会引发文化冲突。
优化跨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跨文化传播中,传播者往往担负着语言转码、信息加工等重要任务。为保障对外文化传播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强化跨文化人才的语言技能,深化其对中外语言语法规则、修辞风格、表达习惯的认知,从而更加完整、准确地向国外受众传递文化信息。二是加深跨文化人才对中外文化价值体系、风俗习惯、发展历程等方面的了解,提升他们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使其能够结合不同文化的特点,采取受众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
彰显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一种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文化宝藏。红色文化中不仅蕴含着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还拥有一种促使不同民族的人民推動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独特力量,尤其是其中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责任担当等精神,以及对真理、自由、平等的不懈追求,都展现出可贵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要使红色文化走上世界舞台,就应当彰显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其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和欢迎。
创新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方式方法。在对外文化传播中,传统媒介的传播范围较小、受众较少,因而传播效果不佳。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媒介难以实现与国外受众的有效互动,不能及时了解受众的观点与看法,也难以随时给予反馈与引导。因此,我们应积极创新传播的方式方法,引入和开发多样化的网络社交平台,构建大规模、趣味性、互动化的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网络体系,紧跟时代潮流,更好地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
责编/王妍卓 美编/王梦雅
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