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千古名句,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笔下,历来被世人所称道。整首诗语言简洁,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那份恬淡与自然的心境是我们“语文人”孜孜追求的梦乡,而陶渊明把生活写进了文字,把文字还原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生活的笔法也给了我更多的感触与启发。大师把自己回归了“田园”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如果能让我们的语文课也回归“田园”接上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地气”,我想我们的语文课也一定能够成为学生们喜爱的乐土。
关键词:语文;田园;教学
一、 让语文回归“田园”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开发过程中,要重视课程的实践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提升需要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入真实生活的情景,实现学生自己的生活体悟和对书本的挖掘与学习的各个方面有机联系起来。教授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时,我让学生们先说一说我们宿迁的天气,通过对比济南的天气让学生感受济南“温晴”的气候特点,把握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喜爱之情。了解我们家乡的气象物候的特征,再引导学生学习“气象与物候”专题,达到了从书本中走出来又回到书本中去的教学目的,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二) 有利于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的资源和空间
近年来,“大语文”理念在教育界逐渐被接受,把语文课上的课堂知识拓展效的结合。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过往情况来看,极大地丰富了和深化了语文课程资源,使得学生将课堂中所获得知识融入生活之中,深化了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 让语文回归“田园”的重重阻碍
(一) 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中高考的指挥棒无形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整个教学都是为了考试。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体验,去寻找心灵的“田园”,枯燥的词汇以及复杂多样的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禁锢了学生们的思维。
(二) 不可否定,高科技手段进入语文课堂对教师的讲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积极的影响。但同时高科技教具的使用也是一把双刃剑,不少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具时,使用次数过于频繁,使用方法欠缺妥当,对教学过程反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当下流行的“快餐文化”简化了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生活体验,无声无息地影响着语文教学。学生的课堂可能变成了教师翻页PPT的过程,学生的作业可能慢慢地变成了“百度一下”变成了“扫一扫”……生活的体验没有了,语文美、语文味、语文情也就淡化到了边缘。
(三) 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教材全面梳理以及节奏把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表达方式进行有效处理,采取适当的手段,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成长的过程不是参与者而是淡淡然的路人甲。不能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感受到生活的语文课也是失去意义的语文课。
(四) 现行的苏教版教材设定了语文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内容。部编教材也设定综合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开展效果较差,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开展相关项目,造成教学工作体系不完整,对照《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三、 让语文回归“田园”的教学实践路径探索
(一) 结合生活的实际经验,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將生活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难度比较大,文言文发的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也比较大、学生一般难以领会,我就鼓励学生将学过的文章改编为剧本等形式,七年级的《郑人买履》《孙权劝学》等我会让学生模拟文中场景和对话,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故事、游戏,音乐、视频、角色表演、多媒体活动等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语文课堂生活,有利于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 感悟生活,导入新课内容。找准语文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切入点,适当引入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语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运用中学语文。借助于时代背景,帮助学生逐步去理解文学作品中各色人物的基本特点,并在这一过程中,塑造起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道德情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三) 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实践。在学习中体会生活中的乐趣。教师一定要深度地挖掘教学内容中可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很多因素,学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我就鼓励学生到化学实验室做一做花青素遇酸和遇碱变色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该领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知识的掌握也必然更牢固,效果显著。
(四) 重视书本“综合性学习”,引导同学们参加生活实践。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不论是苏教版还是部编教材都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空间,有利于我们继续探索。其次,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对学习知识的一次检验,不断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的表现。
走出书本,走进生活,作为“母语”学科,语文课有着独特的优势,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拿出书本展现“千里江山”“风俗百态”“鸟语花香”……让这三尺讲台变成积淀学生人生的“田园”,变成师生共同追寻的“桃花源”。
作者简介:
杨修乾,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市晓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