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丰镇“百名教师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

2018-11-05 09:50刘海平��
考试周刊 2018年89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

刘海平��

摘 要:深入贯彻党代会精神,充分挖掘学校、社区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的建设,彰显教育为民服务。锦丰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展“百名教师进社区”实践与探索,通过学校教师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百名教师进社区”;工作制度;工作机制

一、 健全教师进社区工作制度

一是长效管理制度,镇社区教育中心、学校、社区按需求联系教师,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订“教师进社区”活动的年度工作规划,重点培养和提升居民、青少年的公德意识、文明习惯、独立能力和环保意识等为重点。二是教师管理制度,教师热心社区工作,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定期做好对社区青少年的思想评价工作,及时和学校、家庭进行沟通。三是社区管理制度,各社区负责每次“教师进社区活动”的人员联系、组织和相关活动图像、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建立“教师进社区”专项档案。

二、 完善教师进社区工作机制

一是选拔机制,园镇招募一批在编教师和退休教师,建立师资档案库,这些教师在张家港友爱港城网网上报名注册,目前师资库在编在职教师159名,退休30名;各行各业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不断加入,充盈着师资库。二是需求机制,镇社区教育中心则根据教师的意愿、时间、各村(社区)的需求,编排“百名教师志愿者进社区”安排表。三是考核机制,制定了《锦丰镇社区教育兼职教师考核奖励细则》,在职教师参与志愿活动一个工作日的兼职可抵算教师继续教育“职位培训”2学时,每学年不超过10学时。四是表彰机制,每年根据教师进社区教育的工作情况,参评园镇“十佳社区兼职教师”,获评教师在全镇的教师大会上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

(一) 广泛开展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的教育培训活动

组织教师志愿者开展“文明礼仪宣讲团进社区”活动;组织开展学雷锋宣讲进社区活动;以“懂礼仪、讲文明、争做文明市民”为主题,在全镇开展“文明过春节”,从而进一步推动园镇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 大力开展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

制定《2017年七彩假日——园(镇)“夏天的童话”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方案》,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情操。

(三) 以实施“公益大讲堂提升生活质量”为目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一是镇社区教育组织了交警志愿者、教师志愿者开展了“珍爱生命 文明出行”交通公益讲座走进30个村社区、企业和6所中小学学校,受众群体达1万人次。宣讲员用通俗的语言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强调了闯红灯、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提醒广大群众要从中吸取教训,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2017年据交警统计,锦丰地区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二是镇社区教育中心组织了“葫芦丝公益课堂”走进村社区,2016、2017、2018年在文体中心、书院社区、镇北社区、店岸村、三兴科文中心开课,且将学习进度不一样的人分类,变成初级班和中级班,3年累计培训学员5000余人次,锦丰中心小学的顾雪梅、黄建慧等7名教师每周如期之约到各个社区授课,且出版专用读本。

三是倾力打造“自然读书会”公益课堂,锦丰镇社区教育中心在永新社区、合兴社区、建设村等7个单位举办“同悦书香 相伴成长”亲子自然阅读汇活动,邀请了“文千工作室”合兴初中的志愿者曹文千老师前来授课,与孩子们分享《西雅图酋长的宣言》这个故事,向学生和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理念、践行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200余对亲子家庭参与了活动。

四、 开发一批有针对性的社区教育课程

社区教育面向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不同的目标,因此,园镇社区教育课程形成特色,突出实效性。

一是突出地域特色。为突出锦丰地区沙上的革命历史、筑坝围垦精神、经济发展等特点,开发了《沙上民俗》《沙上风物》《沙上陆史》《沙上文学》。

二是突出人群特色。根据老年人的生活、生理、兴趣爱好等特点,开发了《养生保健》《二十四式太极拳》等课程;针对青少年,开发《我做环保小卫士》等课程;针对企业职工,开发《安全与培训》等课程;这些特色课程的实施,真正体现教育惠民的特色。

五、 实践与探索的成效與反思

(一) 实践与探索成效

1. 有利于促进教师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教师大多数知识水平较高,有些才艺技能可以和专业选手媲美,这些优势更应该让社区居民能感受到。“百名教师进社区”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找到结束自我封闭、走向社会的切入点。教师对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明显上升,社会责任感也显著增强。

2. 有利于文明市民学校的建设。“百名教师进社区”助推各市民学校紧紧围绕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开展培训工作。更好提升了辖区内市民的文明素质。

3. 有利于健全组织机制。2017年以来,根据锦丰镇百名教师进社区的实施意见,健全了三级网络机制,即镇社区教育中心——各中小学幼儿园——各市民学校。制定了“百名教师进社区管理制度”,建立了“百名教师进社区激励机制”等。

(二) 实践与探索反思

锦丰镇“百名教师进社区”实验活动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辐射面广,深受大家的喜欢。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 教师进社区的推进机制有待完善。虽然自愿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教师在逐年增加,但还是以行政命令的居多;教师进社区一般只在暑假和双休日,受众群体主要是青少年;参与平时社区公益活动的教师人数偏少,这是实验活动努力改进的方向。

2. 教师进社区的激励机制有待深化。除了给学分,在评价机制上有所突破,如在同等条件下教师评职称有参与进社区志愿者活动经历的则优先考虑,作为其他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并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补贴。

3. 教师的才能有待充分展示。社区活动平时都是有闲暇时间的居民参与,老年人居多;暑期则大多数是在校学生,开展的社区教育内容比较单一,讲座的较多,具体活动的较少,活动形式不够丰富,课程也缺乏系统性,教师才能得不到充分展示。

由于实验开展时间较短,制度和机制理论研究不够,实践操作也有待改进。针对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准备在今后工作中加以不断地完善,使“百名教师进社区”成为锦丰独特的社区教育品牌。

作者简介:

刘海平,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市锦丰镇社区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
高等院校校园安全稳定创新工作机制研究
论解决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矛盾的工作机制:以绿色司法理念的应用为中心
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全力育“心”,全“心”育人:以心理健康教育助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